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宿羊山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江苏 七年级 阶段练习 2024-03-21 4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名校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春天里花团锦,美不胜收。夏季的雨热烈粗,万物争先恐后地生长。秋天各种色彩都极富韵味,山上一片片的飞红宛如落日余晖                。冬天则把终年蓄的绿色全部奉献给可爱的水藻。

我们在自然中感悟着世间的真情:史铁生在秋风落叶中与母亲诀别,感kǎi一生要好好儿活;莫怀戚在春日田野的散步中用爱与责任化解分歧,背负起继往开来的希望。阅读,既让我们欣赏到沿途的美景,又增长了学问,更让我们心怀美好与高贵,不断奋力前行!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花团锦cù(     )     ②粗(     )     ③zhù(     )   ④感kǎi(     )
(2)下列词语中的“胜”与“美不胜收”中的“胜”同义的是(     
A.数不胜数B.战无不胜C.名胜古迹D.不胜其烦
(3)仿照文段中的画线句,在其后面横线上再补写一句。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容易(0.94)
2. 用课文原句填空。

古诗文名句含情蕴理。曹操借秋风中海浪滔天的壮阔景象来表达自己老当益壮的阔大胸襟,“秋风萧瑟,(1)__________”(《观沧海》);马致远以秋天特有的晚景来渲染悲凉的气氛,“(2)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3)__________(4)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三个地名表明船行之快,思友之深,“夜发清溪向三峡,(5)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借故园之菊表达诗人惜花思乡、感时伤乱之情,“遥怜故园菊,(6)__________”;吟诵“(7)__________,(8)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我们悟得新生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诵读“(9)__________,(10),仁在其中矣”(《论语》),我们知晓了学习的真谛。

2024-03-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宿羊山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微公益,就是指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
B.随着“好奇号”探测器的侦测,火星是个没有生命存在的不毛之地,这一原有观念正随着新的发现而慢慢改变。
C.20l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D.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中国古代大多以“右”为尊。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三国(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曹丕、曹孟德合称“三曹”。
D.春节贴对联、拜年,清明节祭祖、禁食,重阳节插茱萸、登高,这些都是传统节日里约定俗成的活动。
2022-12-15更新 | 28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5. 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牛能大量进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就得深读精思,反复品味。如同牛的“反刍”一样,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
①读书有精读与泛读
②读书也应当学会“反刍”,我们应当比牛更聪明,因为我们会思考
③读书要讲求智慧
④牛的雄健与善于反当很有关系
⑤它不断地咀嚼,以助消化吸收
A.⑤④②③①B.④⑤②③①C.④⑤②①③D.⑤④①②③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

李白

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①诗人于渭城置酒送友人回颍上之作。②斗:量器,十升为斗,十斗为斛。形容饮酒之多。③渭城:秦都咸阳故城。④垆头:酒坊,酒家。⑤醑(xǔ):美酒。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融情于酒,又寄情于景,梨花、杨叶、壶醋、马鞭和新月,这些都是送别的意象。
B.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和送别酒宴的热闹场景。“醉不眠”既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不舍,也是他抑郁不得志的苦闷宣泄。
C.颈联交代了举行酒宴的目的——送别友人。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诗人“倾壶”一饮、待到要分别时,“马上赠鞭”,以示纪念,尽管舍不得却无比豪迈。
D.尾联写诗人看着友人离去,想象着友人的路途,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
7.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聊斋志异·狼》)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惇(dūn)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狼子野心》)


【注释】①畜:养。②厅事:住所的堂屋。③俟:等待。④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⑤贻患:留下祸患。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坐于前   (2)屠   (3)将其喉   (4)更不于野心矣
9.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两狼并驱如故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刀劈狼首       修身(《诫子书》)
C.狼亦黠矣,顷刻两毙   博学笃志(《论语》)
D.一狼径       太丘舍(《陈太丘与友期行》)
10.【乙】请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11.把语段中画横线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12.【甲】文作者在刻画狼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刻画了狼怎样的形象?
2024-03-2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宿羊山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西游记》节选,完成小题

这大圣点看不尽,忽闻得一阵酒香扑鼻,急转头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盘糟的力士,领几个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瓮,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佳酿。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这里,他就弄个神通,把毫毛拔下几根,丢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即变做几个瞌睡虫,奔在众人脸上。你看那伙人,丢了执事,都去盹睡。大圣却拿了些百味八珍,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量,痛饮一番。吃勾了多时,酕菘醉了,自揣自摸道:“不好,不好!再过会,请的客来,却不怪我?一时拿住,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

好大圣,摇摇摆摆,仗着酒,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兜率天宫。一见了,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即整衣撞进去。那里不见老君,四无人迹。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遏,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了道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炼些金丹济人,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他就把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一时间丹满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他就跑出兜率宫,不行旧路,从西天门,使个隐身法逃去。即按云头,回至花果山界。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提到的两件事。
14.选文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结果怎么样?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
15.孙悟空“丹满酒醒”之后,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然后使个隐身法逃去,如此行动,你认为有损孙悟空的形象吗?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季节

①久住城市,越来越觉得城市只有阴晴冷暖,没有季节变换。童年在故乡,四季是各有各的美丽的。看见的,听到的,闻到的,都有春夏秋冬鲜明的景象和浓郁的气息。

②大年初一响到十五的大鼓声刚刚停止,村前的藕塘已露出荷叶的尖尖角,光秃的苦楝树枝头也有了一丛丛青翠,小溪旁的草地不知什么时候换了一片新绿。园边不时传来柚子花和柠檬花的清香,这份清香不会令人沉醉,而是使人兴奋又安神。闻着这不凡的芬芳,什么郁闷都会烟消云散的。

③“三月三,人拜山。”村人叫扫墓为拜山。上山扫墓,行经一处处大树的浓阴。阵阵初起的热闹的蝉声就像草木一样蓬蓬勃勃。那些用来泡水浸米煮黑米饭的嫩枫叶,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草木,散发着种种不同的芳香。晚上,走在田中借火光寻捉夜游的黄鳝,也是春天令人着迷的事。夜的田野,火光朵朵,和风习习,蛙声阵阵。离开故乡,我再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春夜了。

④转眼间,梅子熟了。再酸也要吃几颗的,这亦使人有春去夏至之感。阳光变得火辣辣的,田野荡漾着绿波,蒸发的水汽在烈日照耀下,有如透明的火焰在跃动。时有三三两两的白鹤,在透明的火焰上悠悠飞翔,然后优雅地降落绿波中。

⑤“六月六,摸芋督(督。底部)。”早春种的芋头长大了,可以挖起来吃了。种在田里的藕也长大了,刚挖起的嫩藕,多么可口,仍记得有两句山歌:“挖得嫩姜共藕炒,云队(我们)连情甜又香。”夏收夏种的日子,忙碌而紧张。家家户户,上午把早稻收割挑回村旁的禾堂,下午把稻穗铺成圈饼状,用牛拉着石磙一圈一圈来回滚着脱粒,叫“蹬禾”。接着,家家户户又在刚收割的田中,牛拉着“碌碡”,人站在“碌碡”前后的踏板上,来回滚田。黄昏的田野,四处“嗒嗒嗒”的“碌碡”响声,有夏种不待人的繁忙气氛,也有夏收的欢乐的情调。

⑥“九月九,黄蜂返饮酒。”九月初九前后一两天,总有黄蜂成群结队飞来村里,在屋边瓦檐绕来绕去。捉黄蜂吃糖,也是儿时的趣事。黄蜂返饮酒,也给日子带来了清秋的情调。深秋的山林,依然苍绿,虽间有一树两树的鲜黄或殷红,但并没有什么“悲秋”之感,只觉得山河的壮美和大自然永不止息的生命力。

⑦北风吹了,天气冷了。冬夜,一家人围在灶炉前生火取暖,暖和又愉快。火堆烧得旺旺的,烤火烧的多是桃军娘的树根,这些树根很耐烧。但我觉得桃军娘很可爱,春天漫山遍野的桃军娘花,一片绯红,多么美丽;夏日上山去摘成熟甜蜜的桃军娘果,多么欢快。我极不情愿烧我喜欢的小树。长大后我知道它的传说——桃军娘是古代为拯救义军而牺牲自己的一位姑娘的化身——我更感到儿时喜欢的小树可爱也更可敬。

⑧打陀螺也是欢乐的活动,这是冬天才有的景象,北风再冷,气氛总是热烈的。

⑨人们准备过年的种种活动,也使人感到隆冬的情味,但这是迎春了。山野和村边, 一些急于迎春的树木,已长出许多叶芽,甚至伸展了几片最初的嫩叶,或青翠,或紫红, 或灰绿。诗人雪莱曾经问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⑩是的,不会远了,而在我的故乡——冬天未去,春天已经来了。

(作者:韦其麟,选自《重返故乡》,有删改)

16.本文是对故乡四季生活的回忆,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童年在故乡,四季是各有各的美丽的。”春天扫墓,吃梅子。夏天挖芋头,收割稻,捉夜游的黄鳝。秋天捉黄蜂吃糖。冬夜,一家人围在灶炉前生火取暖,打陀螺。
B.“三月三,人拜山。”一个“拜”写出了人们对扫墓(祖先)的敬重,运用这条谚语,准确说明了三月三拜山已是当地人的传统风俗,已植根于历史和人们的记忆。
C.写夏收夏种的繁忙景象,紧张又有序,真切而生动,有形兼有声,极具画面感。
D.写秋,写与“悲秋”不同的感受,凸显故乡山河的壮美及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力。
17.故乡四季的景象与气息在作者的笔下敏感而清晰。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夜的田野,火光朵朵,和风习习,蛙声阵阵。

18.第⑦段作者讲桃军娘的传说,与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讲美女蛇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说说作者讲桃军娘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19.时间本有序,冬去春来。但是,文末作者为何说故乡“冬天未去,春天已经来了”?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困难(0.15)
名校
20. 作文

歌中唱道:“你是照耀在我生命里的一束光,点点滴滴,都让我向往;拥有你,晴空万里是寻常,有你的地方,是我唯一的方向。”生命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给你温暖和力量,为你指明前进的方向


请以“你是我生命里的一束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向校刊《鸣柳》投稿。
要求:①叙事完整,中心明确;②描写细腻,感情真挚;③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句名篇默写
1
选择题
3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65成语和熟语  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注音  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94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三、选择题
30.85成语和熟语
40.6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50.94衔接与排序
四、诗歌鉴赏
6-70.65李白(701-762)  诗
五、文言文阅读
8-120.65小说类对比阅读
六、名著阅读
13-150.65吴承恩(1507-1582)  《西游记》
七、现代文阅读
16-190.65散文
八、作文
200.1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