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学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088 道试题
1 . 请认真阅读材料一,完成下列小题,选择题为单项选择。
材料一:购书网页

1.下列词语中的“折”与“8折”的“折”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折纸B.折断C.枝折花落
2.下列词语中的“详”与“商品详情”的“详”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安详B.详尽C.端详
3.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推测“帧”的意思可能与什么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丝织物有关B.与植物有关C.与衣服有关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一可以知道该书的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时间。
B.从材料一可以知道该书获得众多评论,深受喜欢。
C.从材料一可以知道购买者一定是小学生。
5.下列关于《十万个为什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万个为什么》题目中的“十万”用来表示很多。
B.《十万个为什么》采用环游记的方式,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太空旅行。
C.《十万个为什么》语言风趣幽默,能很好地激发我们阅读的兴趣。
6.《十万个为什么》告诉我们空气能够隔热,依据这一科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件三件衬衫那么厚的衬衫比三件衬衫暖和。B.空气墙比砖墙更保暖。
C.双层玻璃能阻拦热气,不让热气跑出房间。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 . 请阅读材料二,完成下面小题,选择题为单项选择。
材料二:

1.材料中的两首小诗都是描写童年,第一首描写的是孩子在溪边( )的画面,第二首描写的是孩子在街头( )的画面。
A.游泳                    B.钓鱼                    C. 阅读
2.《溪边》中描写的景物慢慢在发生转换,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垂柳 —— (          ) —— 人影 ——(          ) —— 红蜻蜓
3.材料中“扑腾一声人影碎了”的原因是(  )。
A.小朋友跌倒了B.红蜻蜓飞走了C.有鱼上钩了
4.下面对材料中画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阳光也悄悄溜到孩子身边,想和他一起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故事。
B.孩子被故事中的人物吸引,对时间流逝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
C.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说明时间过得真快。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3 . 习作。
琦君“儿时那种吃杨梅的任性与欢乐,此生永不会再有了”,但我们正值少年,多的是欢乐时光,把这快乐记下来,多年后一定会是美好的回忆。请以此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要求:(1)印象深刻的内容要写具体:(2)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不抄袭、不套作;(3)文中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理解。

杨梅

①六月,该是故乡早谷登场、杨梅成熟的季节了,故乡的茶山杨梅,可以媲美于绍兴萧山梅,色泽之美,更有过之。一颗颗又圆又大,红紫晶莹像闪光的变色宝石。母亲在大筐子里选出最好的给父亲和我吃,我是恨不得连人都钻进篓子里,把烂的也带核吞下去。

②终于我吃出胃病来了。胃酸(冒 涌)上来,整天不想吃饭,母亲把杨梅核儿焙成灰,叫我用开水服下去,几次就好多了。母亲正色地告诫我说:“小春,你吃东西这样任性,长大了,一个人在外没有妈的照顾,病了怎么办?”我常常为母亲的叮咛感到厌烦,无知的童子,总以为一辈子都会在母亲的(爱抚 抚摸)下享受着幸福呢!

③农历的六月初旬,是乡间家家户户“尝新”的好日子。"尝新”就是新谷已经收成了。农家得做几样好菜,谢了谷神,请大家来喝杯庆祝的喜酒,吃碗又香又甜的红米饭。酒席里最好吃的是四个大盘:一盘茄松,一盘蛤子,一盘切得方方正正的西瓜,一盘拿烧酒浸过的杨梅。这四样东西差不多家家相同。我爱酒又爱杨梅,(啜 喝)着烧酒杨梅,下以茄松,剥剥蛤子,最后吃鲜甜的西瓜解渴,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吗?所以哪家请吃“尝新”酒,总是我做代表,父亲是懒得出门的。母亲又是这样不吃、那样不尝的,我就乐得单身赴宴,吃得前仰后合地回家。

④后来,我家搬到了杭州,萧山的杨梅也一样鲜甜,样子是椭圆的,颜色是粉红或白梅的,看起来远不及故乡的茶山梅漂亮。我因为胃疼,已经不能多吃。母亲仍是在篓子里选出最大最好的几颗留给父亲与我吃。星期天回家,我端着藤桌椅坐在院子里,母亲就把一碟子用盐水洗过的杨梅放在我面前,说:“小春,只吃十个,晚饭后再吃十个。”我一面做着代数,一面把杨梅放在嘴里慢慢儿啜着甜汁。那些代数题,一道也做不出,十个杨梅却在万分不舍得吃的情形下被吃光了。母亲笑着端着剩下的说:“再吃一个,明天的代数就考个杨梅大的零分。”我也笑着,紫色的杨梅汁滴落在练习簿上。

⑤那一年,我们回到故乡,父亲病了,不宜吃杨梅。可是到了杨梅成熟的季节,他还是想吃,每次只能吃两个。有一次,父亲的朋友从远方来,送了他一对玲珑别透的水晶小碟子,父亲自是心爱万分。母亲把两个紫透的杨梅放在一只水晶碟子里,另一只碟子摆上几朵茉莉花与一枝芝兰。一清早叫我端去放在父亲的枕边。闻着芝兰的阵阵清香,父亲把杨梅拿在手指尖上,(端详 观察)半晌说:“你母亲爱花,爱水果,可是她从不戴花,也不吃水果,只默默地培养得花儿开了,果子结了。她一生都是那么宁静淡泊!”

⑥一九四一年初夏,母亲叫小叔写信告诉我:“孩子,早点回家吧!回家正赶上杨梅最好的时候。妈又得为你拣一颗颗晶莹的大杨梅了。”我感谢母亲比海更深的爱。

⑦然而,岁月流转,儿时那种吃杨梅的任性与欢乐,此生永不会再有了!

(选自《琦君散文》,有删改)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并打“√”。
2.阅读文章,完成下列表格。

3.关注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人物形象。请从以上角度对第④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全文,我仿佛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母亲。
4.选文结尾“然而,岁月流转,儿时那种吃杨梅的任性与欢乐,此生永不会再有了!”你读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下列结尾情感传达的方式与之相似的一项是(          )
A.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B.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第①段中一个“钻”字形象地写出了“我”对杨梅的嗜爱。
B.第⑤段借对父亲的描写,让母亲这一形象更加具体、饱满。
C.在几件事例的细腻描绘中,“最大”“最好”这几个字眼重复出现,可以删去。
D.第②段划线句是作者内心的独白,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叮咛感到厌烦的后悔。
6.“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在作者眼中杨梅“一颗颗又圆又大,红紫晶莹像闪光的变色宝石”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你眼中这种感情可以是早晨一碗热乎乎的面条,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理解。

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②卒③去。

噫,虎之食人,先被④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作者:苏轼:短文有删减)

【注释】①庶几:希望。②寻:随即,不久。③卒:终于。④被:施加,给……加上。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白天,有个妇人将两个小孩子放在沙滩上,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下来,妇人“______________”;两个孩子“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与“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沉水避之B.先被之以威C.不惧之人D.虎之食人
3.下列词语对“二小儿”的表现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望而生畏B.无知者无畏C.初生牛犊不怕虎D.虎视眈眈
4.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短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突出人物形象。(      )
B.短文中的妇人面对老虎反应敏捷、动作迅速,说明她不怕老虎。(      )
C.短文告诉我们人们面对艰难困苦、挫折磨炼,应当无所畏惧,这样才有成功的希望。(        )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6 . 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捺山,海拔146米,是一座距今500-1200万年间喷发的盾型古火山。捺山地质公园以玄武岩石柱山景观木骨化石为两宝,展示了一套完整的火山爆发相——溢流相——次火山相的喷发旋回形态,其玄武岩火山石柱为主体的地质遗迹资源丰富,是一部露天的地质教科书。

500万年前,这里曾经是古长江入海口。一天,平静的江底因为地壳的变动,突然火山爆发,喷发出的炽热岩浆还来不及溢流,即遭受到四面汹涌而来的江水海潮扑击,岩浆沿着地壳裂缝侵入沉积岩中,并迅速冷却,在缓慢降温的过程中结晶成有序的玄武岩六方结晶柱体。由于火山活动的反复进行,岩浆多次涌动侵入,已冷凝成形的玄武岩柱受挤压呈多姿多态的垂直状、斜插状和平卧状,形成了现在的石柱山。

材料二:玩转五山:仪征龙山,千亩竹海,四季花田,森林氧吧,世外桃源;仪征铜山,苏中首峰,拥翠环绿,山水形胜,百鸟归栖;仪征捺山,                        ;仪征白羊山,大别山余脉,丘陵绵延,闹中寻幽,钟声悠远;仪征庙山,汉风藏韵,享受野趣

材料三:下面是从南京市区至捺山地质公园的四种出行方案。

出行方案

第一站

第二站

第三站

费用

A.乘地铁

市内地铁

金牛湖轻轨站

K35路到达目的地

12元

B.自驾1

市内高架

长江四桥

江北沿江到达目的地

90元

C.自驾2

市内高架

经G40至马集出口下

沿S333省道直达目的地

100元

D.自驾3

市内高架

经润扬大桥至扬州西出口

沿S353省道至S125省道右转后第二个红绿灯左转

200元


1.下列哪项图式反映了捺山的火山类型(       
A.B.C.D.
2.请用简洁的短语完成捺山形成流程图。

3.南京市区的李明同学想到捺山研学旅行,请你为他选择一种出行方案,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仿照材料二中画“﹏﹏﹏”句子形式,用整齐的语言为捺山拟一句推介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7 . 语言实践。
不少同学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电子书,这引起了大家的争论。赵老师决定在班上举行一次辩论会,主题是:你觉得阅读纸质书好还是电子书好。请说明自己的观点,至少写出两条理由。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8 . 语言运用。
临近毕业,六(1)班的同学举行了“捐出一本书,留下一份爱”的旧书捐赠活动,李明决定捐出自己最喜欢的《鲁滨逊漂流记》。请你帮助李明同学在书的扉页上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句话书评”,如“28 年,一个人,一座岛,一段传奇”,让弟弟妹妹们也爱上这本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9 . 根据课内外阅读填空。
《两小儿辩日》中,“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___________。’”他的理由是:“日初出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他是根据____________ 来判断远近的。而孔子听完两小儿的辩斗后“不能决也”,可见他做学问实事求是,这也让我想到了他的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10 . 根据课内外阅读填空。
故事启示。《学弈》中,两人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_________________ ,思援弓缴而射之 。”
两者不同的态度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