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语段阅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课内阅读理解,认真回答后面问题。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的静态美,再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的动态美。(各画出一处即可)
2.短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描述景物的,写出时间顺序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累文中描写事物的四字词语。(写四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笔下的四季之美有独特的韵味,你喜欢哪个季节的美?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与理解

陀螺(节选)

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的确,在各色帅气的陀螺面前,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然而世间许多事都是不可预料的,我追求“和平”只是个人愿望,小伙伴们不甘寂寞,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开始傲慢地向我挑衅。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一次次冲击,一次次闪躲,终于无法避开,它们狠狠地撞上了!

奇怪的是,我的陀螺个头小,却顽强得出奇!明明被撞翻在一边,一扭身又照样旋转起来。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结果呢,大陀螺在这个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溃败了。

 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我的冰尜儿,木工随便旋出的小木头块,丑小鸭生出的一只丑鸭蛋,在童年的一个冬日里,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

这真应了一句古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事情经过   “我”的心情
①(    )士气大减,不敢挑战
“我”的陀螺个头小,却顽强得出奇②(    )
③(    )④(    )

2.画“___”的句子中的“和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预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出了“我”_______________ 的心情。
3.作者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称自己的陀螺为“丑小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课内阅读。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领会——(           )    告别——(           )
2.选文主要写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联系全文来看,它起到了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另一种东西”表面指的是______________,事实上指老人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递进。C.表示转折。D.表示省略。
5.对“青山是不会老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山上的树木一年四季常青,保持郁郁葱葱的生长态势。B.老人执着、崇高的精神永远流传。
4 . 课内阅读。

猎人海力布( 节选 )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照样子,写词语。
倾盆大雨(含有夸张):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狂风怒号(形容天气):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什么描写?从中你看出来海力布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力布为什么会变成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为什么要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掩护________        庞大________
2.文中最后一句话中“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老麻雀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课内阅读。

盘古开天地(节选)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大地       (         )的江河       (         )的雷声
2.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世界,他的气息、声音、双眼、四肢和躯干、血液分别变成了风和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把每一寸肌肤都奉现  
献给了人类。
5.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文后的省略号还省略了什么。
他的____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____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用一句话来赞美盘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给文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擎( qíng jìng)奔( bēn bèn)更( gēng gāng)倒(dǎo dào)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汇集——(       )     出现——(       )     爆发——(       )
3.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____________”。
4.用“[       ]”标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和______比作______和______。
5.如果把文段中的“直奔”换成“走向”,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8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1.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有:深蓝、____________。“___”一词概括说明了海水颜色多,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
2.西沙群岛的海水就是这么美,没有哪里的海水能超过它的,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表达,就是“____”。
3.文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找出来画“____”。
4.海水呈现出多种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呢?找出相关的句子画“~~~~”。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丁香结》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妖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的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直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文中引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第③节,说说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战士们怕烫似的马上躲远。将军没有追过去,也知道自己没法追。他站在原地,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终于,他眼睛一亮,看到了饭桌边上的一桶汤。他走过去,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而后拿起汤勺,在桶里搅了几下。随后,他舀起一勺汤。

没有人招呼,战士们自觉地围了过来。一勺一勺的菜汤舀到了战士们的碗里。将军看到不少人的眼角有些晶亮,自己的鼻子又开始发酸,本来想说些什么,脑子乱了,只张了张嘴……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士们躲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士们和将军的举动能让我们分别体会到他们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2-10更新 | 183次组卷 | 5卷引用:五年级上册第15课《小岛》随堂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