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 高一 期中 2022-11-27 18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理想夙愿,而且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梦想,把国家、民族和个人连接为一个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必须实现国家富强。国家富强既体现为国家经济实力强、科技实力强、国防实力强等“硬实力”方面的“富强”,又体现为国民素质高、民族凝聚力强、文化创新力强、国际影响力强等“软实力”方面的“富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必须实现民族振兴。民族振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要求。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振兴主要体现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民族振兴主要体现为中华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今天强调实现民族振兴,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和远大追求。

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必须实现人民幸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中国梦最根本的是实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正是这样一个新时代,为14亿多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梦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中提炼出一个基本结论,那就是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全党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道路决定命运,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从此出发,上升至国家、民族层面,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其实现条件,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动员令。他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从三个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维度明确了中国梦的内涵。从国家层面讲,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民族层面讲,就是要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从人民层面讲,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这就表明了中国梦的主体、实现力量以及所惠及的对象。

中国梦作为我们现实的奋斗目标,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重要思想,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凝聚为民族的共识。中国梦既是国家之梦,也是个人之梦;既是长远之梦,也是近期之梦;既是宏大抱负之梦,也是温馨康乐之梦。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在中国梦感召下迸发出作为现代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伟大的时代需要以梦想作为灯塔,需要以梦想作为激励所有人一起奋斗的目标。中国梦作为我们现实的目标,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不断探索和总结。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目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越来越清晰。

(摘编自《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梦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
B.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不断增强的民族精神力量,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民族的梦想出发,兼顾个人的理想、追求和梦想,首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
D.中国梦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重要思想,中国梦既是国家之梦,也是个人之梦;既管长远,也顾及近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梦想,才能把国家、民族和个人联系起来,让各方成为命运共同体。
B.在不同时期,民族振兴的内涵不同。如在革命战争年代,民族振兴主要体现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中国梦是我们现实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民族复兴之梦,这表明了中国梦的主体和实现力量。
D.中国梦是这个伟大时代的灯塔,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也开始清晰,即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目标。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梦概念内涵的范畴的一项是(     
A.国民素质高,民族凝聚力强,国际影响力强。
B.既有强大的物质力量,也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和远大追求。
D.实现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实现更大的开放。
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有什么重要意义?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梦,在内容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简要分析。
2022-11-2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关大妈

茹志鹃

一个黑黑瘦瘦的解放军,胸前挂满了勋章,急急地跑上小土坡,就见一座朝南的新瓦房。这军人煞住了脚,慢慢推开院门。院里寂静无人,堂屋的门敞着,一眼就望见上面的大牌匾,上面矫健的五个大字“游击队之母”。这里就是关大妈的家,就是他日夜思念的地方。

七年前,新四军北撒后的第三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

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大家都叫它“穷鬼滩”。

天色阴沉,黯淡。

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没有唉声叹气,也没嚎哭,只是发愣。

关大妈在这一带,真是个出名心软命硬的人。她二十三岁那年,刚怀了孕,丈夫就死了。从此,她一个人上山砍柴,挑水煮饭,挺个大肚子,有天大的苦楚,都搁在自己心里。那年腊月初四,邻居发现她两天没出门,第三天她出来了,脸肿了,嘴唇破了,微笑着告诉大家,她生了个儿子。关大妈就是这样一个人。

关大妈在儿子桂平的坟前,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单褂,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着:“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别想我,可要记住这个仇。”

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

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关大妈不由自主地退后几步,只见一个人,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怔住了,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吗?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道从哪来的力气,拉住他就往桂平坟前跑。

清剿队的两个家伙,满身臭汗地跑进坟场,只见两个“老太婆”,一个趴在坟上,一个正在一边哭嚷:“好了,哭两声就算了,你总算也对得起他了。”

“喂!老太婆,看见有人朝这里跑没有?”

“人?”关大妈恐怖地叫了一声,说道:“老总啊!这里是多年的乱坟场,到了月初月半,连大白天都会出游魂的,老总,你可不能吓我这老太婆呀!”

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

两个贼兵向四周瞅了两眼,慌慌张张地跑起来,活像后面有人追似的,一直跑出了坟场。

“孩子,我们快回去吧。”

她话还没说完,自己就坐在地上,腿软得怎么也站不起来了。

一路上,两个人也不知谁扶着谁,跌跌撞撞地走着,走进那所孤单单的草房。

关大妈活了五十多岁,很少这样欢喜,原来自己救的小伙子,就是敌人悬赏十两黄金的新四军游击队员倪老虎,老百姓都叫他猫子。

在游击队活动的边缘区里,新增加了一个红色的“点”。这就是土坡坡上关大妈的那所茅屋。

她还是吃素,也常到儿子坟上去,不过除此之外,到陌生的村里捡牛粪,也会突然地到敌人据点里去买一篮子豆腐回来。

冻结了的大地,给太阳融化了。剩下最后一点凉意,也叫春风吹跑了。一九四九年的春天黎明前的夜。伴随着长江两岸的炮声,来到了江南人民的心里。

黎明前的夜,更黑更深。清剿队不分日夜,不管大小道路,到处闻着,嗅着,埋伏着。

猫子已有两个月没到关大妈家来了。这一天早上,乡长金克已,脸色刷白,气喘喘地站在门外,门一开,就拉着关大妈往里跑。一边跑,一边摸出一个折得四方的、像豆腐块的硬纸,塞给关大妈,一边急急地说道:“妈妈,不要怕,今晩猫子会到你这里来,把这东西交给他,告诉他,这东西是用命换来的!”

关大妈回到屋里,慢慢地把纸摊开,上面划满了歪歪扭扭的点点线线。关大妈猛然想起:“这大概就是人常说的地理图吧。”

这一天的日子,似乎过得特别慢,特别安静。直到天黑透了,才见猫子急匆匆地进来。他接过纸去,慎重地和关大妈说:“妈妈,我去了,不定什么时候回来,再过些时候。这里天亮了,日子就好过了。”

不知哪里惊起一群宿鸟,呱呱地掠过屋顶,朝后山飞去。

“孩子,快走吧!”

话音还没落地,就听外面的狗,远远近近一齐狂叫起来。猫子从门缝张望了一下,就见几十个清剿队的家伙正包抄村子。

江边的炮声,隐隐地响着。

微微的星光下,薄薄的茅屋顶变得灰白。残缺的茅屋屋檐的影子,投在屋子当腰的泥墙上,就像一道奇妙的花边。

关大妈定了定神,看住屋边那堆草,心里镇静下来,慢慢从身上摸出了一盒火柴……

黑烟冲上天,火光照亮了院子,村子,烧红了半个天。火,在跳着,火舌舐到了屋檐。

“救火啊!着火啦!”

从院子到河边,都是人,都是水,喊的叫的,火光冲天。

猫子早挤到河边,有些在家过夜的年轻人,也趁乱悄悄地跑了。

江边的炮声,隆隆滚来,正像久旱后的雷声。

阳光从天窗上,斜斜地透进来,匾上“游击队之母”五个大黑字,显得更加光辉灿烂。那军人肃然地站在横匾下,把自己胸前的勋章,一个一个摘下来,放在长条桌上。背后的院门推开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稳步走了进来,她眯缝着眼,盯住这军人看了半晌,才轻声说道:“猫子,可把你盼来了。”那里,五个黄灿灿的勋章,静静地摆在母亲的桌上。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两处“黑黑瘦瘦”写出了两个不同的人的共同的外貌特征,意在突出游击队生活的艰苦。
B.小说使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关大妈的身世经历。“心软命硬”表现了关大妈坎坷而悲苦的命运。
C.桂平牺牲前的话,显示了桂平对敌人的仇恨,为下文关大妈救助受伤遭追捕的猫子埋下了伏笔。
D.唬走贼兵,瘫软在地的描写,丰富了关大妈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可靠,符合人物的身份。
7.关于文中环境描写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云”“满天灰沉沉”烘托了关大妈内心的沉痛与悲伤。“老鹰在低空盘旋”烘托了关大妈内心的仇恨与愤怒。
B.阴沉的天色,瑟瑟地摇摆着的枯草,写出了坟场的压抑、荒凉恐怖的氛围,烘托了贼兵内心的胆怯与他们的愚蠢。
C.“冻结了的大地,给太阳融化了”“黎明前的夜”既是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也象征了人民即将胜利的时代背景。
D.江边的炮声由“隐隐地响着”到“隆隆滚来”,暗示以关大妈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8.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9.随着革命进程的发展,关大妈内心情绪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请简要分析关大妈内心情绪的变化。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容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赜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 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音,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安祿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B.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C.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D.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白,李白的字。一般自称用“名”,称人用“字号”是一种别名,又称别号。
B.长安,唐代都城,十三朝古都,今西安。历史上西安除称长安外,还曾有其他称谓。
C.“亲为调羹”与“因为长句”(《琵琶行(并序)》)两句中“为”字的含义不同。
D.“道寻阳”与“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两句中“道”字的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祖先在隋朝末年因犯罪被流放到西域,后来他的祖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 (今四川);李白长大后,隐居在岷山。
B.李白学习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和吴筠交好,因吴筠被召人京而到了长安。
C.李白在任翰林院供奉后仍和酒徒一起醉酒,皇帝心有感慨,想叫李白撰制乐章,于是召他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无法满足皇帝心愿。
D.李白晚年爱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他想在谢家青山那里终老。后来范传正拜祭他的坟墓,寻访他的后裔,并给他改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
(2)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14.苏頲说李白“天才英特”,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李白的才能?请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注]①熟水,古代指煎泡而成的药汤。②酝藉,同“蕴藉”。③水岸花,通称桂花。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词人晚年自况之作,平淡入妙,浑朴见深,已达炉火纯青之境。
B.女词人历经艰辛,头发花白稀疏,在只言片语之中道尽自己的凄凉晚景。
C.“残月”既是词人眼中实见之景,也暗示了自己丧夫亡国后孤单飘零的身世。
D.豆蔻煮水实为词人病体所需之汤药,所以她才说不能够和人分享这一汤药。
16.有人评论此词末尾两句意味隽永,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