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 文化遗产
题型: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5 题号:2268017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2月3日,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灌溉工程遗产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世界上灌溉类型最丰富、工程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我国已有三十多项工程成功获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不少水利工程至今仍在护佑安澜,泽被一方。从3600多年前的商代都城灌溉渠系,到2200多年前的淮阳井灌模型,再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灌溉工程的发展见证着古代先贤独树一帜的治水智慧。四川都江堰的鱼嘴分流、弯道排沙,设计精妙;浙江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巧妙利用地下水循环,科学高效,其中蕴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材料二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需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突出阶段性,对尚处于“脏乱差”阶段的乡村,改善人居环境是当务之急,当美丽乡村基本建成时,应适时启动村庄经营,践行“两山”理念,并注重长期治理,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二是要完善制度保障,尤其是在推动村庄经营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唤醒乡村“沉睡”的资源。三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不同市场主体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做大乡村“蛋糕”,同时要加强政府调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分好“蛋糕”,实现村、村民和市场主体三方共赢。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保护与发展灌溉工程遗产的重要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分析如何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某村正实施“千万工程”,为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千万工程”建设,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突出主题,文字优美,具有宣传和鼓动性,每条不超过20个字。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敦煌研究院积极推进“文物数字化互联网”多领域的深度融合。经过不断实践,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敦煌壁画数字化工作规范,制定了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先后上线中英文版本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了敦煌石窟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在国内外举办各类敦煌艺术展览,成立文化创意研究中心,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数字化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此外还运用新媒体平台讲好“敦煌故事”,使敦煌文化艺术走出洞窟“活”起来。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敦煌文化艺术是如何走出洞窟“活”起来的。
2021-03-10更新 | 12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在2015年12月20—21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好文化遗产。”重庆市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重庆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重庆人的智慧造就了洪崖洞、瓷器口等一条条老街道,更有以龙为主要道具的汉族民俗舞蹈“铜梁龙舞”,另外重庆还有不少民间手艺,太多历史人物,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等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如果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的风采、特色和精气神也将因此暗淡。如何才能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文物工作者强调:“尊重历史,尊重先人的智慧,尊重先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谈谈树立城市精神的理由。
2019-10-15更新 | 94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根据表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2016-11-18更新 | 9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