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经济全球化 > 走进经济全球化 >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26 题号:5487545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随着中国自身发展和对全球治理贡献的增多,被陆续写进联合国决议文件,成为彰显东方智慧的联合国官方词汇,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指导原则,旨在尊重个性发展,同时寻求共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在“联合国系统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作用”议题下,第71届联大通过“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要求“各方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改善全球经济治理,本着合作共赢精神,继续发挥核心作用,寻求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共同之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因。
(2)运用矛盾的观点,揭示共商、共建、共享蕴含的哲学智慧。
(3)根据材料,运用物质观的知识,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应如何发挥核心作用?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我们应该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石,也是许多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客可厦的基础设施,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资源禀赋,更好地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实现联动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我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意义。
2020-03-10更新 | 22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1月1日,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从“中国—东盟”互补的经济优势来看,双方的合作空间巨大。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凸显了经济全球化哪一个特征?
(2)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10-04-30更新 | 863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ComprehensiveEconomicPartnership,RCEP)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首批生效的国家包括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盟6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非东盟4国。2022年2月1日起RCEP对韩国生效。

数据显示,到2025年,RCEP将会给15国成员的出口带来10%以上的增长。到2030年RCEP成员国国民收入合计将增长1860亿美元,年出口总额预计额外增长5190亿美元。对我国来说,RCEP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在2021年12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协定实施是我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协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将提振贸易和投资信心,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分析RCEP生效落地对中国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但是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请例举两例逆全球化的事件。
2022-03-17更新 | 2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