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浙江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11-02 8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修(旧)、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下图为周康王时的大盂青铜鼎。鼎内铭文:盂,赐你香酒、礼服、车马、仪仗旗帜,用以巡狩,赐你邦国官员和庶人663人,异族王臣和夷众1063人。助我行先王之制,治民治疆土,莫违王命。由此可推断
A.盂受王命率军出征讨伐夷族B.周王与盂属于王臣隶属关系
C.盂因军功而获得周王的赏赐D.西周册封制有法律明文规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睡虎地秦简·厩苑律》中规定“假铁器,销敝不胜而毁者,为用书,受勿责”,即农民借用铁质农具,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自然磨损不能使用的,做一个书面说明,交还原物,不需农民赔偿。这说明(     
A.律令儒家化特征明显B.政府重视耕作工具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商鞅变法的效果显著D.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依汉律,夫死未葬即改嫁者,罪当“弃市”。时有一女,夫死未葬而遵父母之命改嫁,董仲舒援引《春秋》“听从为顺”的原则,裁定该女“不与坐罪”,这成为“春秋决狱”的典例之一。“春秋决狱”(     
A.破坏司法公正,造成伦理冲突B.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
C.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法律儒家化D.礼法合一加强中央集权
2022-11-0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史籍记载,汉朝时期“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由此可知,汉朝统治者实行上计制意在
①了解地方治安   ②澄清地方吏治   ③监督地方岁举   ④维护赋役剥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有史书载中国古代某时期“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据此推断该时期(     
A.科举制成为统治者选官主要方式B.地方管理人员均由中央直接任免
C.皇帝选拔文官到宫廷的殿阁值守D.官员选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6. 尚书、中书原为皇帝左右卑职,侍中亦不过是护驾负玺之侍从,由于接近天子,权势日隆,演变到隋唐成为政府最高官员。然权力分而为三:发号施令,严行审查,负责执行。三省无异于皇帝的智囊团,而智囊团的遴选黜陟,并无客观标准。这反映了
A.中枢权力由内及外转移B.私人关系决定官员选拔
C.近代三权分立古已有之D.与“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朱熹在《增损吕氏乡约》中指出:“礼俗之交,一曰尊幼辈行,二曰造请拜揖,三曰请召送迎,四曰庆吊赠遗……右礼俗相交之事,直(值)月主之,有期日者为之期日,当纠集者督其违慢。凡不如约者,以告于约正而诘之,且书于籍。”这反映了南宋乡约
A.首创相互监督的基层管理方式B.经政府利用推广而带有强制性
C.通过乡民自治以规范乡里礼仪D.强调道德教化与法律治理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余姚市城南史家村有一石雕牌坊,北面镌刻“谏议坊”,南面横额刻有“兵科给事中史立模”。史立模以文学德行选擢兵科给事中。史立模说:“今之给事中,即古谏议也,以言为职。”由此可知史立模当时
A.负责京察和大计B.品级高且权力大C.监察兵部诸官员D.任职唐朝御史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改革从③迁都到②
C.王安石在②主持变法D.明太祖在④废除了宰相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中央行政中枢是王朝行政的核心,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因国家治理的需要不断调整。以下对于中央行政中枢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②三省为皇帝直接掌控的行政中枢
③尚书台确立为新的中央行政中枢       ④军机处成为掌管军政事务的中枢
A.②③①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朱元璋《大诰·民不知报第三十一》中有:“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去五教五刑而民生者,未之有也。……五教既兴,无有不安也。民有不循斯教者……五刑以加焉。”材料所反映的治理思想是()
A.引礼入法,保障民生B.严刑峻法,威慑臣民
C.民贵君轻,重视民意D.礼法并用,巩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如图是古代中国某一时期的监察体制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地方督抚定期在十道监察区巡回监察
B.监察官员的考核归属于尚书省的吏部
C.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的科道行使监察权
D.监察御史开代表皇帝巡行地方之先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19世纪的君主实行现代化是为了阻挡帝国主义,20世纪的君主实行现代化是为了阻挡革命。”中国近代史上,与该说法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二次革命B.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学生可以根据毕业考试结果获得相应的奖励出身,如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授予生员功名,官府根据不同情形分别予以选录。这些举措
①拉开了清末新政的序幕   ②标志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
③为结束科举制创造了条件   ④将育人与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孙中山晚年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内既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据此他认为
A.外国势力的干涉导致护法失败B.军阀割据阻碍了政治民主的进程
C.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民主进程D.不平等条约体系影响国家的发展
2020-01-17更新 | 359次组卷 | 18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某问题提出:“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必须使党外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因为他们联系着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毛泽东这一主张的作用是
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B.建立了各阶级联合执政政府
C.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D.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