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四川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1-05 8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孔子希望建立“天下有道”的社会,孟子希望建立“王道乐土”,老子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他们所说的“道”是
A.建立理想社会的规则B.追求平等和谐的共同标准
C.加强道德修养的规范D.顺应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
2022-05-08更新 | 164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老子》、六经、《论语》等早期文献,透露出雍容、华贵、高雅、宁静的气质。战国中期以后的《战国策》《韩非子》等书,显示了对于意志力、执行力、决断力的赞美和追求。这种变化反映
A.百家争鸣趋向吸收融合B.天下一家的整体观念
C.礼乐制度淡出历史舞台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
2021-06-01更新 | 252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战国时期,士人们往来于各国之间,以期得到人主的承认和采纳,获得出仕行其道的机会。如孟子、荀子等就曾得到齐国国君的优待,在齐国著名的稷下学宫停留过,荀子还曾三为祭酒主持学宫工作。他们享受上大夫的待遇,“不任职而论国事”,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齐国国君推行礼乐仁政B.士人流动利于思想文化繁荣
C.齐国重用儒学士人治国D.儒学适应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孟子在解释“武王伐纣是否是弑君”的问题时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诸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的解释主要是基于(   )
A.法治学说B.兼爱学说C.德治学说D.性善学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孔子曾说:“礼,与其奢也,宁俭。”子路亦说:“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由此可见,儒家
A.主张节用节葬的思想理念B.注重礼制的精神实质
C.强调社会生活的等级差异D.反对仪礼的外在形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引经决狱”是汉代一种独特的司法审判方式。史料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这表明汉代
A.律法建设受到冲击B.道德影响法律判决
C.儒学取得正统地位D.宗族血缘逐渐淡化
2021-05-08更新 | 176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我国各地汉墓出土了许多被定名为“泗水取鼎图”的画像石,这些画像石上.都刻有秦始皇于泗水上观看取鼎时的一个关键情节:鼎已被发现并“系而行之”,然而遭“龙齿啮断其系”,终“不得”,令秦始皇绝望以致失态。这反映了汉代
A.存在天人感应观念B.泗水取鼎图的情节真实可信
C.传承秦朝政治制度D.青铜铸造的技术超越了秦代
2021-04-27更新 | 681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朱熹认为良知“乃出于天,不系于人”。王阳明说:“良知即是天理。”“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毫末乎?今必曰穷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由此可知,两人
A.追求良知的途径有别B.对儒学的世俗化认识一致
C.都强调儒学的思辨性D.都重视良知的外在化特征
2021-03-19更新 | 481次组卷 | 2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九八五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有学者指出,宋代造物设计更加强调器物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理性美,且更加讲究器物造型上的简洁美,因此宋人所设计制造的器物不会出现大面积装饰,特别是在家具设计上多流行单色漆的运用。由此可知,宋代造物设计
A.体现了器物形态的变化B.推动了务实精神的出现
C.蕴含了理学价值的追求D.丰富了日常家具的风格
2021-05-07更新 | 1202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全面记载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技术,他引用《尚书》的内容写道,“润下作咸,武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副《治丝图》中,他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手工业的社会地位提高B.知识分子的经世致用观念
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瓦解D.宋应星主张打破社会等级
2021-05-26更新 | 467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1届高三5月押题卷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李贽认为“真心”就是童心、初心,即不受外界影响的最初一念之本心,称之为“清净本源”;自然万物是真心的显现物,又是真心的因素和成分。这些观点(     )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B.继承和发展了阳明心学
C.体现了格物穷理的思想D.具有反封建的民主倾向
2023-01-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宋代,书法帖学兴起,出现新画种(版画和年画),印染工艺也获得发展。这些新变化直接受益于
A.古典科技的进步B.市民阶层的壮大
C.经济重心的南移D.核心精神的嬗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西、陕西、北京等地陆续发现了西周甲骨文,其卜文排列章法、结体、用刀与商代甲骨文一脉相承,但有的字小如粟米,笔道细如发丝,具有商代不同的书风,且象形字较商代为少,更加符号化。对以上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甲骨文的使用扩大了商朝疆域
B.周人继承和发展了商代的文化
C.甲骨文作为书法艺术已经成熟
D.畜牧业发展推动了甲骨文进步
2021-05-10更新 | 323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4. 如图为唐朝敦煌壁画《五台山图》的局部。壁画中既有腾云驾雾的佛、菩萨、神鸟,也有众多的市井俗人和各类建筑,可谓“一壁看尽人神相。”据此可知,该壁画体现出
A.统治者举行三教并行的政策B.风俗画与文人画的相互杂糅
C.佛教思想处于社会主导地位D.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天宝六年,唐玄宗专门颁发诏令,将马球作为军队训练的课目之一。皇帝的禁军“神策军”连提拔将领都以球艺高低来决定。除了武士酷爱马球运动外,新科进士及第后,也会在长安月灯阁打马球庆贺。在宫廷、军队盛行马球的影响下,一些宫女及富家女子也以驴代马,挥杖击球。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A.时代气息豪迈奔放B.休闲体育受到百姓推崇
C.朝廷倡导重武抑文D.宫廷娱乐以打马球为主
2021-03-27更新 | 822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二检考试(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6. 在元明戏曲小说中,唐代诗人李白被塑造成才华横溢的文士、蔑视权贵的狂士、针砭时弊的志士、仗义疏财的侠士、志高意远的逸士、嗜酒如命的酒中仙。元明文人对李白的形象塑造
A.表达了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懑B.寄托了士人的心理期待和追求
C.宣扬了儒士兼济天下的价值观D.顺应了市民对世俗文化的需求
2021-05-13更新 | 77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7. 1846年,姚莹认为“英吉利、佛兰西、米利坚皆在西洋之极,去中国五万里。中国地利人事,彼日夕探习者,已数十年,无不知之,而吾中国曾无一人焉留心海外事者。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较然矣。”这一观点
A.揭示闭关锁国产生的消极后果B.反思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C.论证新思潮出现的历史必然性D.宣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面对时局,晚清思想家冯桂芬痛感中国“不知夷”,认为对西方国家要“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最终提出了“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这一主张
A.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B.加剧了与顽固派的矛盾
C.强化了传统的文化心理D.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9. 1887年,刘铭传在台北大稻埕设立西学堂,聘请英国人布茂林、丹麦人辖制臣为学堂教习,讲授英法人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数、理化之学。另聘请汉教习两人,教授中国经史文字,并兼任学生监督。 据材料可知,当时
A.传统教育制度逐渐走向瓦解 B.崇尚科学推动基础教育的普及
C.中体西用思想成为时代主流 D.办学思想体现中西结合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0. 1922年梁启超提出,“我国有力之政治思想,乃欲在君主统治之下,行民本主义之精神。此理想虽不能完全实现,然影响于国民意识者既已甚深故虽累经专制摧残,而精神不能磨灭”。梁启超意在
A.颠覆传统儒学构建新文化B.借助传统文化传播新思想
C.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基础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1. 下面是一位同学对某一历史时期的知识梳理,他所学习的内容主题应该是
维新思想的传播
晚清的立宪运动
风起云涌的反洋教运动
前仆后继的反清武装起义

A.瓜分中国的狂潮B.国家出路的探索
C.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D.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严复戊戌时期在《救亡决论》中历数中国传统文化弊端,并倡言:“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而1918年严氏力主回归传统,高唤:“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文明的弊端日益显现B.反帝反封斗争的逐渐深入
C.民主思想已成为时代潮流D.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3. 1902年前后,梁启超大量撰文,号召开展国民性改造运动,培养“新民”。此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吸收了该思想,认为“造因之道,首在树人”,只有培养没有劣根性的新青年才能救中国。这表明梁启超的主张
A.推动了新式大学的创办B.启迪了新文化运动
C.反思了辛亥革命的教训D.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4. 《新青年》杂志第一期第一号封面人物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陈独秀撰文指出,中国国民“不能食力者,必食他人之食,不思创业者,自绝生利之途”,造成“民德由之堕落,国力由之衰微”。由此可见陈独秀主张
A.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政体B.培养拼搏进取的新国民精神
C.走振兴工业的实业救国道路D.组织工人阶级建立工人政党
2021-04-16更新 | 692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5. 陈独秀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陈独秀意在
A.否认儒学所代表的一切基本价值B.强调儒学须改造后才能适应社会潮流
C.反对儒学的专断教条和狂热迷信D.防止有人利用传统儒学进行复辟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6. 1918年以后,知识界和报界积极关注劳工问题,他们改造劳工形象、开展劳工调查、组织劳工教育,并思考“劳工解放”的根本性问题,乃至要让劳工“成为世界的主人”。这反映出
A.知识精英与劳工形成统一战线B.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深入传播
C.知识分子开创中国式革命道路D.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1919年《每周评论)刊文指出:“那共同感觉生活上不满意的事实,才能一个--个的成了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不然,你尽管研究你的社会问题,社会上多数人,却一点不生关系。那个社会问题,是仍然永没有解决的希望;那个社会问题的研究,也仍然是不能影响于实际。所以我们的社会运动,-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一主张
A.强调对具体问题的研究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C.否定了新文化运动成果D.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
2021-04-26更新 | 398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8. 1923年初,在毛泽东等人的宣传和指导下,湖南省衡山县的岳北、白果一带的农民运动勃兴。9月,在白果召开了岳北农会成立大会,到会者逾万人。在农会领导下,农民们开展平粜和阻禁地主外运谷米、棉花的斗争,会员曾一度发展到10万人以上。材料说明
A.毛泽东思想不断走向成熟B.农民阶级表现出很强的革命性
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行D.北伐战争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9. 民主革命时期,有人宣扬“一次革命论”。有些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企图在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之外另有一条道路,想在中国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甚至在共产党和革命队伍内部,也有一些人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基于此,毛泽东写了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论持久战》
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0. 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这说明新中国初期的扫盲教育
A.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B.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
C.奠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
D.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1.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柏拉图学院门口写着“不习几何者不得入内”。这说明古希腊哲学
A.具有科学因素B.反对人文主义C.重视天人关系D.宣扬无神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2. 1599年,莎士比亚取材古罗马历史著作《名人传》,创作了历史剧《凯撒》。剧中杀死凯撒的卡西乌斯和布鲁斯特落得最终失败的下场,引发了时人对弑君正当性的思考。这一现象反映了
A.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B.启蒙运动的平等观念
C.人文精神的深入发展D.古罗马的自然法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3. 1733年,伏尔泰在《哲学书简》一书中赞扬培根是现代科学的先驱,赞扬牛顿证明了宇宙的无限、有序的法则,赞扬洛克揭示了人是理性动物,并发出“为什么世界上的国家不能都更像英国”的感叹。由此可知,他
A.侧重科技领域研究B.认为英国发展领先全球
C.倾慕英国政治制度D.在旧的制度下倡导理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4. 吴军在《全球科技通史》中指出,今天我们谈起机械论,可能会觉得那是过时的、僵化的思维方式,但是在欧洲启蒙时代,它却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机械论在启蒙时代之所以具有革命性,是因为它
A.蕴含着理性主义精神B.揭示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对性
C.诱发了英国工业革命D.形成了严密完整的逻辑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5. 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
A.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
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
C.推动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
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2019-01-24更新 | 613次组卷 | 31卷引用:重庆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又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接纳西方文化的过程是认识世界和反思自身的过程。它冲破了中国传统的民族封闭意识和自大心理,强化了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复兴的内在驱动力,对中国的近代化具有积极意义。这一过程中,全盘否定民族文化、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仅限于上层人士和社会精英参与等弊端也比较明显。因此,近代中国接纳西方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包容得失的历史过程,遵循着其内在发展逻辑。实践证明,近代中国文化的最终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

——摘编自孙守敏《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及得失》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我们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

——刘家义《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性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接纳西方文化的进程加以简要评析。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当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37.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

时间历史资料
1878年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1878年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年“公车上书”创办《万国公报》成立强学会
1895年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出版译著《天演论》
1912年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1917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2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请从材料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了中国某一方面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

试卷题型(共 37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35
材料分析题
1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文化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中国近现代史
4
经济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儒家单题
20.65“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法家单题
30.4“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单题
40.4儒家单题
50.4儒家  孔子的主张、活动单题
60.4儒学成为正统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单题
70.4儒学成为正统单题
80.65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单题
90.4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儒学的复兴 单题
100.4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影响和兴衰原因单题
110.65李贽单题
120.65印刷术单题
130.4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历程单题
140.4中国画单题
150.4文学艺术(魏晋-隋唐)单题
160.65明清小说  元曲  小说与戏曲 单题
170.4开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单题
180.65“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单题
190.4“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  洋务运动单题
200.4康梁维新思想单题
210.4康梁维新思想单题
220.65严复与《天演论》单题
230.4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单题
240.4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单题
250.4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单题
260.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单题
270.6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单题
280.4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单题
290.65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单题
300.85人民教育的奠基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单题
310.65柏拉图单题
320.85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作品和思想单题
330.65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单题
340.65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和意义单题
350.85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360.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儒学成为正统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三、论述题
370.4洋务运动失败和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