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6-03 5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3. 被称为“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A.印刷术和造纸术B.造纸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印刷术D.火药和指南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如果议论婆罗门,则用沸油灌进他的嘴巴和耳朵里。首陀罗不应有任何财产,他的主人可以拿走他的一切”。这说明种姓制度(     
A.强调职业等级贵贱分明B.宣扬神权至高无上
C.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D.保留同态复仇习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北宋张载的名言“横渠四句”广为流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知识分子和士大夫们就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志向和座右铭。这句名言的核心内涵在于
A.凸显主观意志的内在驱动B.强调历史使命的家国情怀
C.重视格物致知的认知途径D.追求以理统情的人格建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17—18世纪,中国商人在海外贸易中主营的瓷器等商品引发了欧洲装饰艺术中的“中国风”。他们从中国的装饰纹样中寻找灵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典雅、华丽、异国风情的装饰风格。这种“中国风”的形成主要体现了(  )
A.西学东渐的趋势B.全球贸易网形成
C.商品的文化价值D.殖民扩张的影响
2023-09-19更新 | 545次组卷 | 30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如图是儒学发展示意图,以下符合b~c段说法的是(     
A.儒学独尊地位确立B.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部分士大夫批判继承儒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主张输入西方的概念及其哲学、科学,结合中国传统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的学术进行整理。整理古代学术的目的是使从前少数人懂得的,变成现在人人理解的。据此可知,胡适意在强调(  )
A.对待外来文化应取其精华B.思想界的排外意识较浓厚
C.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性D.新文化运动要保持灵活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的发展
2023-05-21更新 | 522次组卷 | 8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广州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院收藏了很多珍贵宝物。有代表江南楚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内涵的珍贵器物。这表明(     
A.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南移B.岭南文化具有多元交融特点
C.南北方地区长期和睦共处D.南方农耕经济文明水平高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尚书》记载,“先王有服,恪谨天命……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春秋末期,《左传》强调“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认为“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些记载表明,春秋时期(     
A.王权传承方式更动B.仁政思想得到践行
C.农民社会地位提升D.民本意识已经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如表中的言论反映出当时(     
人物主张
老子“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孔子“苛政猛于虎”
墨子“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韩非子“上无道揆,下无法守”
A.各家思想相互攻讦B.思想主张体现统治者的需求
C.思想主张趋于统一D.思想主张富于社会批判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中国近代这一思想演进的过程中(     
A.中西方文化激烈交锋,儒学被彻底抛弃
B.西学广受欢迎,逐渐统治国民思想
C.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
D.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极力推崇西方文化
2023-01-19更新 | 839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既互相驳难,但也相互吸收:《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可以见到儒、释、道三者合一的许多具体描写。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具有(       
A.兼容性B.多元性C.独立性D.宗教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5. 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各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①创造了玛雅文字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③发明数字符号“0”④广泛使用马拉战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1-10更新 | 4939次组卷 | 40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4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丈夫打算使用妻子的婚前财产来还债时,妻子在此问题上拥有两次表示同意的权利,这是因为妇女可能会被丈夫的阿谀奉承所蒙骗。这一规定反映了
A.罗马法重视保护弱势群体B.罗马法违背了公平正义的原则
C.罗马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D.罗马妇女获得了较多的公民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7. 1910年,霍元甲在上海成立精武体育会,以体,智,德三星会旗和三星会徽为标记,倡导“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强国、强民、强身”、“乃文乃武”的精武精神,发扬中华文化,寓教于体的理念。这反映了(     
A.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现实需要B.政府重视传统体育运动
C.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形成D.中国民众体质有效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西周时期,“和”与“序”是两种重要的价值追求,《礼记》中说:“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由此可见,西周时期对“和”“序”的追求
A.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促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
C.有助于秩序构建和社会和谐
D.反映出官僚政治的基本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面对辛丑之后的瓜分危机和席卷而来的“西化”浪潮,章太炎、刘师培等人成立“国学保存会”,出版《国粹学报》,搜罗古籍,编刊《国粹丛编》《国粹丛书》,形成了一股较有影响的学术文化思潮。该时期,学者的主要目的是(     
A.排斥和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B.依托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信
C.借助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D.保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人文主义,代表性论述如“泛爱众,而亲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据此可知,中国先秦的人文主义(     
A.关注个体在社会的价值作用B.强调社会中个人的道德自律
C.促使儒学逐步上升为法律D.凸显人性与统治关系的融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1. 有同学在网上查阅资料时记录下了一些关键词。据此判断,他正在查阅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西方人文精神起源B.意大利文艺复兴
C.近代欧洲启蒙思想D.德意志宗教改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2. 柏拉图强调审美教育第一步从只爱某一个形体开始,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综合,掌握美的普遍性,进而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为珍贵”,并更深层次领悟由“行为和制度的美”到“各科学问知识的美”,最后达到理念美的境界。他意在强调(     
A.科学对美育的重要性B.审美教育的理性精神
C.审美教育的步骤方法D.城邦制度的发展完善
2023-02-02更新 | 1067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2023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3.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骑士文学在11世纪流行,大都是骑士们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爱情至上的故事。这一时期的骑士文学的流行反映出当时(  )
A.对世俗生活的追求B.工商业阶层壮大
C.人文主义广泛传播D.天主教会的衰落
2023-09-19更新 | 738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4.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对此王阳明解释道:“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这种解释
A.继承了二程的认识论B.与孟子思想完全一致
C.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论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的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16世纪开始的大航海时代,中国与欧洲有了直接的的交往和交流。来华传教士把他们发现的儒家思想文化传播到欧洲。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将孔子与儒家思想理性化和理想化,作为批判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论证新文化理想的根据和证明。教士们把西方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西学东渐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的国人的学习与研究,近代科学在中国逐步传播与发展。中国知识界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趋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新式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改造、丰富和发展了中图文化的结构。

——摘编自周振鹤《中西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阿拉伯文化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西思想文化交流。
2023-02-23更新 | 1056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锌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教的传入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的区别如此之大,以至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百年。

——摘编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材料二   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

——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文化中儒家文化的历史价值。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文化”是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概念。就性质而言,她是中华民族赖以长期发展、不断进步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就内容而言,她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并包括各个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多元一体的文化;就学术流派而言,她是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家、阴阳家、兵家、名家、杂家等在内的诸子百家分途发展而又相互碰撞交流吸收的结果;就时代性而言,她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彰显时代精神的产物;就价值取向而言,她是以中华民族精神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导向,蕴涵团结统一、贵和尚中、守成创新、以人为本的一整套价值理念的整合。

——摘编自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的一个角度以“中华文化”为中心拟定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正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

试卷题型(共 27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4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世界史
2
文化交流与传播
3
文化史(旧)
4
中国古代史
5
政治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94古代美洲单题
20.85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单题
30.85火药  指南针单题
40.85古代印度文明 单题
5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单题
60.65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单题
70.65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单题
8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单题
90.65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单题
10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单题
110.65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单题
120.65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单题
13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单题
14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单题
150.65玛雅文明 单题
160.65罗马法的评价单题
17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单题
180.65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单题
19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单题
20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单题
210.65欧洲文化的形成单题
220.4欧洲文化的形成单题
230.85欧洲文化的形成单题
240.4陆、王心学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50.65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26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三、论述题
270.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