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六安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安徽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7-05 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西周时期“田里不鬻,墓地不请”,没有土地买卖。到了战国时期,土地买卖的记载已较多,如《史记》载赵括之母言:“今括一旦为将……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这一变化说明(     
A.土地兼并现象趋向激烈B.商品货币经济日益发展
C.封建小农经济尚未确立D.铁器工具得到普遍使用
2023-05-24更新 | 1126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5月压轴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始皇帝并吞六国之后,进而废置各国的王室和封建贵族,并由秦国的官僚处理政事,这项激烈的措施使得这些牺牲者感到难以忍受之苦,这些强硬作风使他们因敏锐地感受到失去独立而更加难以忍受。”由此可知,秦二世而亡(     
A.在于凝聚力的缺失B.统治者的残暴是主因
C.源于统治疆域扩大D.由治理举措过激而致
2023-05-17更新 | 1150次组卷 | 1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下图是西汉初年“五关”示意图。这些关城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中央政府财政收入B.促进各地的经济往来
C.防范少数民族政权袭扰D.守护关中地区的安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家诫”“家训”数量可观,南北各地皆有,据文献可考的至少有80余篇(部)。著名的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诚外甥书》、曹魏王修的《诫子书》、王肃的《家诫》、嵇康的《家诫》、王昶的《诫兄子及子书》、西晋李秉的《家诫》、羊枯的《诫子书》、东晋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等。这一时期家训的发展(     
A.与当时兴盛的门阀制度有关B.标志家庭伦理开始儒家化
C.形成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D.推动基层教化走向制度化
2023-06-06更新 | 381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仿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5. 唐王朝在中期以后常为节度使加宰相衔。带相衔的节度使可按在朝正任宰相的方式签署下行公文敕牒,因其一般不在都城,故采纳公文处理成规,在官衔后标注“使”来说明签署缺位原因。当带相衔节度使入京朝觐时,不仅可以行宰相署敕之实,还可享受宰相待遇。这一举措(     
A.对专制皇权形成制衡B.有助于延续唐王朝的统治
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D.使中央集权得到有效加强
2023-06-13更新 | 334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明代对藏区朝贡的大小僧俗首领,除了封授一定官职外,还给予丰厚赏赐,仅仅一匹中等马,明廷就会回赐三百银两。使者返藏时会获赐携带茶叶、布匹等,贡使们往往会将赏赐品带回当地市场交换。材料中明代藏区的朝贡行为(     
A.完善了元代的民族政策B.具备了政治经济双重意义
C.调整了明代“海禁”政策D.降低了对边疆的管理成本
2023-05-12更新 | 1014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厘金是清王朝于1853年对几乎所有商品开征的一种商品贸易税。所谓“厘金”主要是对过境商品进行征收。厘金最滥时期,全国厘卡一万多处,密集地区,几十里地就设置多个厘卡,过境商品层层扒皮。货物逢关抽厘,税率较高且重复征收。厘金的实施(     
A.抵制了外国商品的倾销B.阻碍了国内统一市场发育
C.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D.冲击了清政府的海禁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1912年3月,北京某报发表时评“电报与共和”,称“自去年八月十九日以至于今……谋独立以电报,举都督以电报,以至停战以电报,议和又以电报。主张君主以电报,主张共和又以电报”,“说者谓中国之革命为电报之革命,其信然欤”。这一时评(     
A.反映出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斗争激烈B.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确立共和政体
C.折射出武昌起义后复杂的政治形势D.强调了近代通讯对革命的决定作用
2023-05-25更新 | 629次组卷 | 19卷引用:贵州省2023届高三3+3+3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下表为1949-1952年中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由此可知(     
年份粮食棉花油料黄红麻糖料茶叶水果
194911318.044.4256.43.7283.34.1120.0
195013212.569.2297.27.9337.86.5132.5
195114368.5103.1362.025.0498.97.9156.4
195216391.5130.4
419.330.6759.58.2244.3
A.城乡经济差距日益缩小B.生产关系调整调动农民积极性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D.工业化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2022-10-26更新 | 323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A.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B.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
C.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证实:“即使在那些梭伦指定的交由执政官判决的案件中,只要有人提出请求,梭伦也会给予他们向法庭上诉的权力。”据此可知梭伦设立上诉法庭(     
A.顺应了雅典民主化的潮流B.扩大了公民大会的司法审判权
C.推动了雅典法律的成文化D.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2023-06-14更新 | 246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2. 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包括很多神父也染病死亡。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产生了极大地转变;卫生观念得到更新;女性地位有所提高;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由此可见,这场疫情(     
A.证明了神学理论的荒诞B.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C.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D.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16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商人、冒险家在王室的支持下以走私和海盗的方式对西班牙的独占贸易提出挑战。1577年至1580年,德雷克在英国政府的默许下,向西环球航行,沿途抢劫西班牙领地,三年航行使他满载而归。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国家主导资本原始积累B.政府力量助推海外殖民掠夺
C.海上实力源于商业发达D.通过暴力方式实现贸易自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4. 19世纪末,欧美国家的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据统计,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这反映了(     
A.美国已成为世界的科技中心B.欧美民众科学素养提升
C.科研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D.国家干预渗透科技领域
2023-06-13更新 | 432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五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5. 如下图为作于1956年的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印有英、法、美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名义正通过苏伊士运河,时任埃及总统的纳赛尔高举印有"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将其拦住。纳赛尔后方垂钓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该漫画反映出当时
   
A.反殖民主义情绪高涨B.埃及沦为大国间激烈斗争的棋子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苏联掌握解决运河争端的主导权
2023-06-23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新加坡独立后,政府对独立前具有种族性质的社区组织进行改造和打击,建设新的社区组织,将多元化的种族平等思想贯彻到民众之中,通过基层组织的改造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整合。此后,新加坡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创造了平衡的国内政治环境与和谐的种族关系。这说明新加坡(     
A.形成独特的多元文化景观B.基层治理产生多重功效
C.政治独立保障了经济发展D.构建了和谐的种族关系
2023-05-26更新 | 828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二、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不少思想家在其著述中论及中国历史文化,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文化,启蒙运动传入中国,对近代思想影响深远。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冲突交流发展,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三、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现代不少国家的人事制度改革,都以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为突破口。1870年,英国枢密院下令: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此后,英国常务次官以下的官员,几乎都由考试录用。英国文官考试内容的设计以“通才”为标准,这条标准在考试内容上表现为注重报考者的一般教育程度,强调报考者要具备高度的文化素养,综合而广博的知识。英国人素有“凡受过优良高等综合教育的人更适合担任政府官职”的传统意识,因而他们特别注重从名牌综合性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中录用人才。

——摘编自陈太福《西方文官考试录用制度述评》

材料二   为了取代科举选士制度,张之洞等人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专门制定了一套学堂奖励科名出身制度,还在呈递朝廷的奏折中提出:“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然则并非废罢科举,实乃将科举、学堂合并为一而已。”《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也指出:“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亦与科举无异。”在这一颇具科举考试文化特色的“理论”影响下,以学堂选士替代科举选官的举措获得了官绅阶层乃至普通士人的广泛认同。190512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拟于明春出示招考,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该报于1906713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1905年以后,昔日不为世人所重视的教会学校,其申请人数多到学校无法接收;同时,修完学校规定课程的学生也比之前多。

——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录用制度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并说明改革的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推动制度文明建设的途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最早形式是驿道,主要由政府控制和使用。隋朝开通大运河之后,水运分担了驿道大部分运力,成为南北交通的主要方式。对政府来说,潜粮的北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民间的商人也会经运河在南北方之间贩运。南北方之间的海运早在春秋时期便已出现,但到了元代才真正繁荣起来,成为南北商业贸易的重要途径。海运繁荣之后,部分商业性的河运转为海运。而在运河淤塞或战乱时期,政府也会组织大规模海运以解燃眉之急。

——摘编自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

材料二   1913年,津浦铁路建成通丰。津浦铁路联结陇海、胶济、沪宁等铁路,同时与长江、淮河相连,实现了水陆联运,成为东部地区交通网的骨干。此后,天津、济南等商埠更加繁荣,徐州、蚌埠等新的商业城市也相继兴起。到1937年,济南新办近代企业达数十家。山东省花生、烟草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相当一部分经津浦铁路外运。1920年,北方五省大旱,大量救济物资和难民经津浦铁路运输,大大减少了因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与此同时,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村过剩人口乘坐火车离开故乡,流入城市或移往他处。

——摘编自秦熠《津浦铁路与沿途社会变迁(19081937)》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事业的发展摆脱了以往动荡、混乱的局面。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的津浦铁路一直是重点投资对象。1965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津浦铁路和沪宁铁路完全联结,称京沪铁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京沪铁路多次提速。同时,还进行了电气化改造,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针的指导下,中国高铁技术迅速发展。2013年,京沪高铁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京沪铁路的客运压力。

——摘编自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津浦铁路对沿途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南北铁路交通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3-06-13更新 | 188次组卷 | 8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率先创建了现代民族国家。一方面,民族国家产生了国家利益的概念,有着民族利己主义的特征,成为西方帝国主义的源头和帝国主义战争的策源地;另一方面,英国创建的民族国家又产生了一种与中世纪不同的现代民族意识;这种意识首要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人的尊严。它破坏了各种各样的地方主义、习惯和部族的力量,帮助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政权。它统一了市场,以及行政、税收和教育的制度。它攻击封建主义的实践以及帝国暴君的压迫,并宣布人民的主权以及所有的人民有权决定其自身的命运。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发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它推动中国人修正陈旧的国际观,使其一变原来的天下意识为现代意义上的世界意识,认为中国不过是世界普通的一员。它具有深刻的民族批判精神,把批判锋芒直指中国自身的问题,认为内部问题是危机加深的深层原因,把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当作自强的出路。

——摘编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3)据材料一、二,分析中英民族主义内涵的异同。
2023-06-05更新 | 350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4月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论述题
1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6
2
经济与社会生活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中国近现代史
5
世界史
6
文化交流与传播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春秋战国的农业、水利、工商业单题
20.4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单题
30.4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单题
40.65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单题
50.4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60.65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单题
70.4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单题
80.65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题
90.65土地改革单题
100.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单题
110.4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题
120.4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单题
130.4早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单题
140.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150.4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单题
160.4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单题
二、论述题
170.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三、材料分析题
180.65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90.4水陆交通的变迁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200.65戊戌维新运动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