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普高部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浙江 高三 阶段练习 2023-11-07 9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经济史(旧)、经济与社会生活、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经这么解释分封制:“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①鲁、齐两国诸侯为周王同姓族人
②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疆域
③周王的直接目的是加强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④统治者想要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外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图所示是哪一发明的外传线路
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活字印刷术
2022-05-12更新 | 197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3. 清初,政府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从中可知
①政府实行抑商政策 ②私营纺织业受到限制
③土地兼并问题缓解 ④资本主义萌芽夭折、中断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2-05-12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清明上河图》题记中有“宋家汴都全盛时,万方玉帛梯航随”“百货千商集成蚁”等语。这表明了北宋汴京
A.都市商业繁荣B.民间集市形成C.城市管理松散D.时间限制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夏商时期的都邑很少,到了周代则数量巨增,呈现出星罗棋布的状态,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上述变化的原因有
①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入侵   ②宗法制成为典型特征
③官僚体制成为社会主宰   ④以崭新风格实行统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7. 《十五贯》是清初戏曲作家朱㿥创作的传奇。该作品以熊友兰、熊友蕙兄弟的案件,揭露批判了主观臆断和循规蹈矩的官僚作风。根据昆曲的剧本结构推断,《十五贯》的结局最有可能的是
A.遇到贵人冤案得以平反B.熊友兰为复仇而举兵起义
C.熊友蕙屈打成招被判死罪D.熊友兰、熊友蕙含冤下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称赞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对于中国古代科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西汉时期帛、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是并行使用的
②中国的指南针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波斯,然后再传入欧洲
③唐末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
④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是使用木活字印制的最大一部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清代东北的粮食运路,从义州,经山海关,直通永水平府,还可达京师,与大运河相通。北边的粮食运路,分别经喜峰口、古北口,至直隶,达京师,也与海河水系和大运河相接;或经杀虎口至山西;或从河套至陕西,粮食运路与黄河水系相通。这说明
A.区域长途贸易兴起B.全国粮食供应依赖东北
C.商帮控制粮食运输D.区域粮食商贸的网络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0. 盐铁专卖始于战国,榷酒始于汉武帝,唐中叶以后茶叶也开始征榷,至宋朝更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一个对各类大宗商品自始至终进行征榷的朝代,而且制度日益繁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宋代开始放弃了抑商政策 ②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③商业税成为宋代重要税源 ④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明代思想家李贽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该评价主要着眼于郡县制
A.有利于强国兼并弱国B.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荀子》的前四篇文章《劝学》《修身》《不苟》《荣辱》分别讲述人需要不断学习、人需要坚持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要恰当合理以及做人的根本原则等内容,下列主旨与其不符的是
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B.君子行不贵苟难
C.君子立法以为是也D.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乾隆帝有言:“乾纲独断,乃本物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乃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者”,下列各项中,有关这一言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皇祖”康熙帝设宣政院主管边疆事务
B.“皇考”雍正帝设军机处强化专制皇权
C.“本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D.“乾纲独断”因为密折制而进一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4. 古时应试者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取得第一名,连得“解元”、“会元”、“状元”,俗称“连中三元”。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唐太宗创立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B.培养了一大批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
C.太和殿因举行殿试而成为儒生向往的“天子堂”
D.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备受伏尔泰推崇
2022-04-13更新 | 118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届高三4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5. 《左传·恒公二年》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据此推断正确的有
①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②体现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
③最高执政集团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④形成了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6. 时空定位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在以下地图上标注某朝边疆管理的措施,空白处应填入(       
A.宣政院的辖地B.满藏多伦会盟
C.册封达赖班禅D.设立避暑山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7. 公元前8一前3世纪,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有学者称之为“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两座文化高峰”。下列思想主张,属于这“两座文化高峰”的是
①“弱者道之用”   ②“事异则备变”
③“富贵不能淫”   ④“以自苦为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8. 《明史·职官志》记载:“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材料中的“内监”指(       
A.内阁B.司礼监C.锦衣卫D.军机处
2022-04-08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9. 有学者在明清之际提出“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的主张。这些主张出自
A.《朱子语类》B.《明夷待访录》C.《日知录》D.《变法通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0. 汉武帝曾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100亩)。”直到东汉时期,陕西中部地区“犹赖其利”。据此可知
A.一牛三犁的耕作技术在全国推广
B.曲辕犁的使用与普及加快了播种速度
C.播种工具的革新提高了生产效率
D.政府的重视使农产品亩产量逐年增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1. 秦的统一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读如图,图中①与②所代表的地点分别是
A.临洮、朝鲜B.临洮、辽东C.羌中、九原D.镐京、曲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2. 梁启超说:“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鄙人常夸于世界人之前。”下列关于晋商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崛起于中国西周时期             ②平遥古城是其主要发源地
③创办汇通天下的金融机构       ④居于中国十大商帮之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即生产劳动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其经济结构是小农经济为主,“男务耕耘,女务纺绩”,“民间于秋成之后,家家纺织,赖以营生,上完国课,下养老幼”。

材料二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虽然进行漫长的抵抗,但终究难以抵挡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的生产。郑观应说:“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织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如下表所示,农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中国农产品出口值及所占比例
年份各种商品出口总值(千元)其中农产品
所占比例%
187314844928662.6
18931817132842315.6
19033339618949626.8
191059333723195739.1

——据杨乃良《鸦片战争前后农产品对外贸易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整理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写出“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的主要耕作方式,概括自然经济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概述1873-1910年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状况所反映的农业变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24. 明清商帮,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体现一种文化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绸币者,必走浙之东也:赋税由实物改为交银,概行于天下。商税俱三十税一,不得多收。今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

——摘编自范金民《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皖南古村落,地处安徽南部的山岭川谷崎岖之中,与山有着浓浓的情怀,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但皖南古村落同样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水有着不解之缘……正是由于皖南古村落聚居环境的独特性,其水景观也呈现独有的特征。

——摘编自朱姝莹、陈永生《皖南古村落水景观特征分析》

材料三 当时在某些生产部门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新型的劳资关系。不少徽商恰恰成为新生产关系中“资”的一方……徽商崛起后,竭力扭转“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明代初期对商人在服饰、住房、交往、子女参加科举等方面均有一系列的限制规定,决不允许突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等级限制又是在长三角首先被徽商冲破……明后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人们纷纷冲破封建礼法的等级限制,享受他们原来所不能享受的生活。徽商对这股奢侈之风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摘选自王世华《明清徽商是长三角兴起的重要力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概括产生于“新安”地区的商帮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皖南古村落的择地特点,并分析皖南古村落所体现的深刻文化内涵。
(3)有学者认为,“明清商帮是中国近世社会转型的助推器”。针对这一观点,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明清商帮对中国近世社会转型起到推动作用;②明清商帮对中国近世社会转型的作用有限。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其中一个进行阐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末明代开国者对贸易、职业活动、地理迁移强加的严格限制,大大减缓了中国境内贸易的发展。但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帝国开始了比前次转型幅度更大的第二次商业革命。商业化扩散至地方乡村社会的情况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首次出现大量中国农业家庭将自有之相当比例的农产品售出……跨区城的贸易也开始包括了主食作物,与其他单位价格较低的项目,如棉花、谷物、豆类、植物油等。

——罗威廉《大清:最后的中华帝国》

材料二   在明清之际学风开始发生变化。人们既不满意“心学”的束书不观,也不满意“理学”偏离实际的空谈义理。作为替代物,一方面,关心社会现实的观念得到复兴;另一方面,回到经典,即经以求道的实证性“经学”倾向也开始出现,成为乾嘉考据学的向导。此外,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西学”东渐中国,出现了像利玛窦那样的融会基督教和儒教的杰出人物。

——林甘泉、张海鹏《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一中国历史25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大大减缓中国境内贸易发展”的政策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2023-11-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普高部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经济史(旧)、经济与社会生活、选修(旧)

试卷题型(共 25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2
材料分析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文化史(旧)
4
经济史(旧)
5
经济与社会生活
6
选修(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分封制单题
20.65指南针单题
30.4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单题
40.65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单题
50.65西周的政治制度 单题
60.8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单题
70.4小说与戏曲 单题
80.85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影响和兴衰原因单题
90.65明清的商业 单题
100.4先秦的商业  秦汉的商业  宋元的商业 单题
110.65郡县制单题
120.65儒家单题
130.65军机处和密折制度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单题
140.94科举制单题
150.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单题
160.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单题
170.4儒家  道家单题
180.65内阁单题
190.4黄宗羲的思想单题
200.4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单题
210.65秦的统一  秦朝的统一单题
220.65明清的商业 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30.65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40.4明清的商业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250.4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