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人教统编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上册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练习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0-09-22 22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选修(旧)、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公元前348年,秦孝公采取按人口征收田赋的“初为赋”,“淫疲游惰之民”也要交税;秦昭王相蔡泽亦曰: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由此可见,秦国改革
A.旨在发展小农经济B.重在变革土地制度
C.试图缓和社会矛盾D.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维新变法时期,以倭仁为代表的保守派,顽固坚持传统,反对变法。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也不赞成国家制度转变为西洋模式。各省督抚大多采取消极观望态度。这反映
A.缙绅士大夫观念都很保守
B.维新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
C.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软弱
D.制度变革不符合各方利益
2018-05-20更新 | 975次组卷 | 35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三模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在1953年10月2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农民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一面。农民的基本出路是社会主义……粮食征购、整顿私商、统一管理这三个问题,势在必行。……“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这反映出他赞同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发点是
A.把农业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B.稳定粮食生产和市场供应秩序
C.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需要D.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优越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此时距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已六七十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B.颜之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同
C.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D.鲜卑语成为了北方的通用语言
2020-05-11更新 | 1842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2020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旨在强调
A.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
B.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
C.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
D.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
2019-05-07更新 | 829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这表明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A.是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重心
B.符合当时国家经济战略的要求
C.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D.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2016-11-27更新 | 27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6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统一考试历史试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1979年,国家对农副产品收购牌价提高了21.19%,全国征购粮食基数减少到700亿斤,减少了55亿斤,并且规定水稻地区口粮不足400斤、杂粮地区口粮不足300斤的一律免购。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A.加快调整产业结构B.大力推行包产到户
C.给予农民政策优惠D.积极应对农业困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8. 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2020-07-11更新 | 10312次组卷 | 203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历史高考试题 (山东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9. 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2016-11-27更新 | 2438次组卷 | 76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海南卷精编版)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材料二     长期以来,人们对戊戌变法更为熟悉和注意,某种意义上,这主要还是因为戊戌变法的仁人志士的悲壮故事,更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和道德审美上的需求……戊戌变法相比,长达十年以上的清末新政,无论就这一改革所导致的社会动员的广度和深度而言,还是就新政各项政策措施在社会和地方各层面产生的消极的和积极的后果而言,它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新政运动在教育、军事、财政、法制、路矿、实业、地方自治和立宪政治各方面的广泛展开,引起了从革命派、激进立宪派、温和派到保守派和儒家的原教旨派相当激烈的反应和政策思想冲突。从当朝权贵到地方督抚,从留学生到破落的塾师,从农民、士绅、商人到洋场买办,纷纷在海内外各种报刊上发表不同的言论,彼此针锋相对。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也都积极调动各自拥有的社会资源来影响决策。

                                               ——摘编自萧功秦《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材料三   1950年至1952年间,新中国发生第一次土地改革。其政策出发点为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3年至1956年间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由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1979年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

                                                          ——摘编自甄爱军《近代中国历次士改》


(1)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得与失的评价是否客观,请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为例,简要说明理由。
要求:①先就张之洞对三次变法(或改革)得失的论述作出评价。②就王安石变法,从背景、措施、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并简评清末“新政”。
(3)依据材料三指出历次改革的共同点,并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选修(旧)、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9
材料分析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选修(旧)
1,2,5,8,9,10
2
中国古代史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经济史(旧)
5
中国近现代史
3,6,9
6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商鞅变法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单题
20.65戊戌变法单题
30.65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单题
40.65北朝的统治和政权更迭单题
50.65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单题
60.65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单题
70.65民生问题、人文关怀单题
80.4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单题
90.4戊戌变法  戊戌维新运动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00.4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