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安徽 高一 期中 2021-01-18 21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经济史(旧)、中国古代史 、选修(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史(旧)、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据文献传说记载,“少皞氏以鸟名官,凤鸟氏为历正,玄鸟氏为司分,伯赵氏为司至,青鸟氏为司启,丹鸟氏为司闭……爽鸠氏为司寇,鹘鸠氏为司事。”该记载反映出少皞部落
A.国家形态基本形成B.官员职责较为明确
C.官僚体制十分健全D.官制等级界限分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西周时期在政治分封下有一套支撑的经济制度,形成自上而下相互拱卫的经济体系。该经济体系的基础是
A.王位世袭制B.宗法制C.土地私有制D.井田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春秋时期的吴国,曾长期被华夏视为夷秋,但《左传》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载:“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先。吴人曰:“于周室,我为长””。“周室”即姬姓人群,吴人自称属于“周室”,并在姬姓中“居长”。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周王“天下共主”地位稳固B.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C.传统血缘宗法观念日益淡薄D.诸侯争霸趋向缓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登封阳城发现了战国冶铸铁遗址,出土遗物有熔铁炉残块、鼓风管残块、铸模、铸范及铁器,还发现烘范窑、退火脱碳炉。这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时期
A.铁的冶铸技术水平较高B.铁制工具已被广泛应用
C.登封地区治铁技术领先D.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全国都在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彻底废除了分封制。皇亲国戚没有功劳不能继承爵位,人臣功勋的封地只有部分税赋权,没有治权,没有军权,更没有父死子替的继承权。据此可知,秦朝时
A.贵族的政治特权开始被打破B.郡国并行统治模式已确立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式形成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唐代诗人章碣曾作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秦灭六国B.楚书坑儒C.楚汉战争D.修筑长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主张的主要用意是
A.使庶子获得封地B.突显统治者恩德
C.强化中央集权D.瓦解旧土地制度
2022-01-27更新 | 597次组卷 | 37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汉书・鲍宣传》中记载:“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为天牧养元元”。这体现了
A.大一统的思想B.君为臣纲思想
C.中央集权思想D.君权神授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下面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少数民族的内迁路线与分布图。该时期是
A.西汉初期B.西晋末年C.隋朝末年D.三国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北魏拓跋焘在位期间,“戎车四出,扫统万,平秦陇,剪辽海,荡河源,廓定四表”。拓跋焘的统治
A.推动了鲜卑民族封建化进程B.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C.因穷兵黩武遭到人民的反对D.加强了北魏对江南地区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东晋南朝时期,北方面食在南方非常流行,甚至为朝廷规定的祭品。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面食的营养价值高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民族融合的影响D.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隋朝时,政府在黄河沿岸修建了许多粮仓,著名的有兴洛仓(今河南郑州巩义河洛镇)回洛仓(今河南洛阳小李村)黎阳仓(今河南浚县大伾山北)广通仓(今陕西华阴东北渭河入黄河口处)河阳仓(今黄河北岸孟县南)常平仓(今河南三门峡西)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这些粮仓的设置意在
A.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B.发展大运河商品经济
C.加强南北方经济联系D.救济黄河流域的灾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下图是屹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的一座石碑,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的一次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次会盟是
A.葵丘会盟B.康熙会盟C.澶渊之盟D.唐蕃会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唐朝的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参议政事的中书舍人、门下侍郎都是宰相。尚书令,因李世民担任过此职,后不再任命此官,改以尚书仆射为长官任宰相职。唐朝这些规定
A.导致了中央机构重叠B.降低了政府部门办事效率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D.加剧了皇帝与宰相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8. 唐宋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高峰。下列科技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千金方》D.《禹贡地域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怀素擅长的书写字体时说:“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气。”下列与其评价中的书写字体风格致的作品是
A.B.
C.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关于宋代“二府三司制”,正如钱穆先生所言:“宋代制度之缺点,在散,在弱,不在专与暴。”这可用于说明宋代宰相制度
A.制约了皇帝专断独裁B.保证了政治平稳运行
C.降低了政事处理效率D.削弱了宰相行政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1. 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即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据此可知,方田均税法
A.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B.增加了政府收入
C.为政府开辟了新的财源D.维护了地主权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南宋时,人们题诗讽刺好养鹁鸽的赵构:“鹁鸽飞腾绕帝都,暮收朝放费功夫。何如养个南来雁,沙漠能传二帝书。”下列事件与这首诗相关联的是
A.“靖康之变”B.“宋夏和议”C.“辽宋和议”D.“绍兴和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辽国真正的宰辅机关是北、南枢密院。有了北枢密院,皇帝得以把一切政令贯彻到二府以至各部族;南枢密院其下还有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及各职能部门。虽然枢密院有两个,但军政大权最终还是集于皇帝一身。这表明辽国
A.皇权受到了很大限制B.北枢密院的权力高于南枢密院
C.照搬宋朝的政治体制D.枢密院的设置体现了皇帝意志
2020-11-11更新 | 376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行省对所属路府州县能够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而这种节制和统属又大抵是代中央行元代的,同时在行政的另一关键——命官权或人事权方面,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元朝的这些做法
A.造成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B.推动了官僚政治最终形成
C.导致地方行省独立性丧失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大力鼓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进行了理论综合,指出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法、术、势缺一不可。即一个国家君主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利用系统严密的成文律令,配合自身驾驭臣下的手段才能更好的保证中央集权。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建立的各种政治制度基本上符合韩非“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集权主张。

——摘编自张风岐《奉汉政治制度与农业发展研究》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编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理论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建立的符合韩非“‘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集权主张”的主要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思想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名校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太守王景在庐江一带教犁耕之法,兴水利,推广蚕织,卫飒、任延等地方官着手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经过两百余年的发展,江南的落后状况有所改变。汉末,“中国失纲,寇贼横暴,淮、泗间非遗种之地”。中原大乱,民众深受战争的苦难而四散逃离,而此时“江东沃野万里…可以避害”。北人南渡和越汉、蛮汉融合,加之江南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遂在东吴政权的有力组织下,通过适当减少农民徭役与赋税,禁止恶吏扰民等措施,促使劳动力与土地的迅速结合,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初步开发。

——摘编自杨洪贵《试论孙吴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

材料二   南朝时期,地方官员在江南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宋武帝时期,青州刺史申恬在防御边境的同时,努力劝课农桑,修筑水利工程,使齐地“二三年间,遂皆优实”。梁中大通二年,陈庆之除南北司二洲刺史,“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昌国(郡)初为蛮地,俗不知学。(阮)弥之教之稼啌,兴学校。家有诗书,市无斗器。”地方官还采取措施安置流民安抚少数民族,化解彼此矛盾,“编户属籍”,“自是商旅流通,安居乐业”。雍州刺史张邵,至襄阳,筑长国,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南朝地方官以廉洁奉公的精神,把安民、富民、造福百姓作为自己的施政目标,在江南开发的大潮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事迹被史家写史立传、被百家修祠树碑颂念,为后代树立了“循吏”“良吏”的楷模。

——摘编自杨钰侠《南朝地方官对开发江南地区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吴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地方官员开发江南的主要措施和意义。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27. 唐诗不仅是研究唐代文学和唐代文学史的材料,同时又是研究唐代历史的宝费材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诗节选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香山寺二绝》
白居易
空山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酝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
且共云泉结缘境,他生当作此山僧。
《忆昔》
杜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提取材料中的唐诗信息(任选三首),说明上述唐诗对研究唐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论述题 | 较难(0.4)
名校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历来是王朝政治史研究的重心所在。从中央决策出发,观察地方军政的落实方式及效果,这是通常的研究角度。事实上,一些临时措施被采纳,逐渐吸收为范例,固定为制度,往往出自地方性事件的“倒逼”。地方政治与军事施为的实际状态,既是中政策贯彻程度的体现,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影响着中央的决策。

——摘编自邓小南《过程·空间一宋代政治史再探研》


根据材料,围绕“中央与地方关系”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命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经济史(旧)、中国古代史 、选修(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史(旧)、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28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4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经济史(旧)
3
中国古代史
4
选修(旧)
5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6
文化史(旧)
7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单题
20.85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单题
30.65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单题
40.65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单题
50.65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二里头文化的探索单题
60.65郡县制  秦朝的政治制度单题
70.85焚书坑儒的批判和黄老之学单题
80.85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单题
90.6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单题
100.85造纸术单题
110.85少数民族内迁单题
120.65魏孝文帝改革单题
130.65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140.65隋唐的统一单题
150.65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单题
160.85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单题
170.65赋税制度(汉-唐)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单题
180.85数学  农业  医学  科技(魏晋-隋唐)单题
190.65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单题
200.65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单题
210.85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单题
220.65南宋的偏安单题
230.65辽与西夏单题
240.65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50.65法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260.85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论述题
270.4唐诗  史学研究方法
280.4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