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儒学成为正统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50 题号:17945206
武帝即位之后曾提出:“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受命之符”即符合天意,受天命而立的凭据。而“灾异之变”取决于其统治是否符合天意,符合天意就能避免灾异,呈现祥瑞,达到治平。材料可用于阐释,汉武帝时期(     
A.儒学重现实政治轻人伦道德B.政治制度受到鬼神论影响
C.儒学神学化产生的政治动因D.统治者自省和谨慎的态度
2023·陕西延安·一模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虽出现用经文解释法律,对此后法律产生巨大影响,但是,将这一影响称之为“以礼入法”或者法律的儒家化却并不适当。这主要是因为
A.儒家经典未涉及法的解释B.法治与儒家治国理念相悖
C.汉武帝重视法家法治理论D.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
2020-11-27更新 | 38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但在宗教方面,他相当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方面,又相当依赖法家。精通黄老思想的汲黯曾说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这说明
A.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B.统治者儒表法里的治国策略
C.汉武帝时期诸子思想的融合
D.封建统治者都善于施展权术
2019-06-30更新 | 66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3】清人赵翼曾感叹汉人“上书无忌讳”和“汉诏多惧词”,士人上书往往肆直无忌:而君主诏书中又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一类谦辞。士人规谏形式的政治批评,构成了制约皇权、调节政治的机制。这是基于
A.法家理论被视作国运衰亡原因B.道家思想被推为元气恢复佳肴
C.儒家学说被奉为治国理政指南D.天人感应被用作制约君权利器
2021-09-24更新 | 2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