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2045124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秦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实施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贼”、“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鞅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转型。

——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

材料二   对孝文帝汉化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
观点二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

——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推动社会转型的含义、改革内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社会变革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秦孝公曰:“善!”以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前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怎样思想(不能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措施的影响。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措施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颁布的措施
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
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禁止蓄辫、缠足、赌博……
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26年,颁布了以瑞士民法为蓝本的《民法》……
1925年,通过法令,号召全国采用礼帽和便帽……
1928年,规定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和凯末尔改革的特点。指出二人改革的共同的政治前提。改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进步趋势。
材料三 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到,“1921 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式:要求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邓小平在改革五年后总结到:“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农村改革的内容总的说就是搞责任制。”
1922 年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允许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同力图复活的资本主义,在通过市场来满足千百万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实行竞赛。”……邓小平在1979 年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可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国改革开放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3)依据材料三,指出列宁和邓小平的共识。分析这些共识对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推动改革成功的因素。
2016-12-12更新 | 4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改革促进社会进步

申不害变法简表

时间背景主要措施结果
公元前351年战国时期,韩国国君韩昭侯任用申不害进行变法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整肃军兵,进行严酷军事训练;重视土地问题,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国力有所增强,但韩昭侯死后,韩国很快衰落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特点,对申不害变法进行评价.

2018-04-17更新 | 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土地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商鞅变法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发展,准许土地自由买卖成为商鞅变法获得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他首次将农业称作“本”,把“令民归心于农”作为“圣人”的“治国之要”……相比之下,董仲舒认为由于土地可以买卖,形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他对允许土地使用权流动大为不满,阐发了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思想,并流露出对集权的偏好(这与先秦儒家观点中对政府角色的认识大不相同)。在他看来,“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仅必要而且合理,“君权神授”论的提出,使儒家登上了“独尊”的宝座,法家作为政策工具,被纳入儒家学说的一统体系。

——摘编自钟祥财《封建社会农业政策对王朝更替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自汉武帝以来,如何使农业人口与土地重新结合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北魏面对中原地区的较高级经济、文化和政治与财政制度,他们不得不加速自身的汉化进程,以求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在此思想基础上的均田制做到了有授有还,还田之后再授,使封建国家寻找到了一种既能有效控制国家户籍,又能不间断地授田与编户齐民的途径,不仅使小农有了可以作为世业土地的桑田,也使国家土地制度有了赖以延续的基础。

——摘编自李炜光《北魏均田制与新租调的制度更新和思想价值》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比商鞅和董仲舒对土地问题的看法,归纳董仲舒治国思想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影响。
2020-01-17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