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2060110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编自周振鹤《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周和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局限性及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举措并简析其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从西周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发展趋势。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边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特征。
2023-12-04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立国兴邦

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史记·平淮书》,中华书局,1982年版

秦末农民起义摧毁了秦代商人地主的政权,同时在客观上缓解了土地问题的严重性。一方面,在战争中农民大量死亡减少了人口的数量;另一方面,旧的土地所有者随着政权的崩溃也抛出了大量的土地。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也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

——陈苏镇《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汉高帝五年,诸侯王领22郡,刘邦自领24郡,而高帝十二年,诸侯王领38郡,中央直辖15郡。7个诸侯王国的封地,不仅占据了当时汉朝整个疆域的一半,而且还是位于汉疆东部最富庶的地区。相比之下,此时由高帝刘邦所亲自统辖的汉郡却只有15个,比高帝五年异姓诸侯王国存在时的汉郡领域还小。

——葛剑雄、安介生、李晓杰《地图上的中国:历史.疆域与政区》

材料三   在中原种族四周的诸种族中,尤以北方的匈奴对中原政权的威胁最大。楚汉之际,“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他们“东击东胡”,“灭东胡王”,“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侵燕、代”,征服了北部大片土地。……其领土南缘最接近中原政权的中心,所以总是弯弓跃马,南侵中原。

——吕思勉《西汉大历史》


西汉王朝建立之初,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如果某一天你穿越成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针对当时情况,你会向刘邦提出哪些建议?并说明理由。(要求:建议明确,理由充分,至少提两条建议。)
2020-10-19更新 | 1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年),西汉前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从有利于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出发,对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肯定了君主专制统治存在的合理性,他曾论述道:“当天下之散乱,以强凌弱,众暴寡,智欺愚,士卒罢弊,死于甲兵,老弱骚动,不得治产业,以天下之无天子也。”并认为“天子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因而,国家的兴衰存亡、长治久安,就系于君王一身,正所谓“人主者,天下安,社稷固否耳”“天下之治在陛下”。

——摘编自梁安和《贾谊论君吏士民》

材料二   唐甄(16301704年),清初进步思想家,指出“天子之尊,非天地大神,亦人也”,讽刺说:“人君之尊,其犹土神乎?”“虽为君主,一匹夫耳。”甚至认为如果得不到人民的拥护,所谓“君”也只是一个独夫而已。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是维护君主统治的精神支柱,唐甄把它比作毒害人民的药石,提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的学说。

——摘编自赵宗正《唐甄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贾谊和唐甄对君主统治的看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看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由此得到的启示。
2024-02-05更新 | 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