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汉字 > 字音
题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3 题号:22640938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恰逢2024年甲辰龙年,校报策划“寻龙记”专栏。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面主题的编写工作。

追溯汉字中的“龙”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龙部》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渊。”意思是说,龙是有鳞动物的头领,变幻无穷,上天入海,无所不能。

中国最早的“龙”字,见于商代殷墟甲骨文。此时的“龙”字还是象形文字,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龙的轮,为兽首蛇身之状。甲骨文的“龙”字       ,但有三个相似特征:躯体细长蜿蜒,尾部弯曲向上翘起,似蛇形;头部大都有钩,似利齿;头部有角,象征王权。

1.对文段加点字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长”应读为“zhǎngB.“潜”应读为“qiǎn”
C.“廓”应读为“guō”D.“冠”应读为“guān”
2.对“龙”字的甲骨文字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B.C.D.
3.你认为文段横线处所填四字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同小异B.截然不同C.不尽相同D.同出一辙

探查文物中的“龙”

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1958年出土 于河南省荥阳贾峪镇楚村。侈口,细 颈,溜肩,圈足,造型俊秀优美。器物通 体施满釉,釉下用苏麻离青料绘云龙纹图案,龙首高昂,凶猛威武。

红山玉龙,墨绿色,高26 厘米,完 整无缺。体蜷曲,呈“C” 字形。        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 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雕琢精美。

4.根据“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图片与解说词,推断加点词“侈口”在这里的意思是      
5.结合“红山玉龙”解说词的文字内容与语言风格,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甲】大部光素无纹的龙身,略有白化沁痕,鬃尾在颈后,作飞扬状。
【乙】龙身大部光素无纹,细微白化,有沁痕,颈后鬣暴,向上卷扬。
【丙】龙身光洁,星星点点微弱的白化和沁痕是漫漫岁月镌刻的年轮。

寻迹民俗中的“龙”

在中华民族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龙的身影出现:饮食文化上,有煮“龙须面”、蒸“面花龙”、吃 “龙耳”饺、烙“龙鳞”煎饼;民间故事中,有“画龙点睛”“柳毅与龙女”“鲤鱼跃龙门”;常用称谓方 面,把“山脉”直呼“龙脉”、“流水”呼作“水龙”【甲】中国人更以“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自称【乙】龙与传统节日更是密不可分,传统中国人逢年过节都要举行“祭龙王”“舞龙灯”“舞长龙”等民俗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又表达了人们对龙的崇敬之情和祈求吉祥安康。

6.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甲】逗号 【乙】分号B.【甲】逗号   【乙】句号
C.【甲】分号   【乙】分号D.【甲】分号   【乙】句号
7.画线句存在一处问题,请对这个句子作出修改。

相似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学校举行“走近苏轼”的主题活动。阅读下面相关的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曾经在书房写过一副对联:发奋遍识人间字,立志读尽天下书。从先秦百家,汉代大赋,再到唐代诗歌,他无一不通,无一不精。他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之法”。诸子百家无所不窥,儒释道三家经典驾轻就熟。儒家给了他家国天下的使命,道家给了他潇洒豁达的心态,佛家给了他看淡一切的心胸。也因此,苏轼一生著述甚丰。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在【甲】文学小言【甲】中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乙】可见对苏轼评价之高。

苏轼少年出川,之后伴随着升迁、调任、贬谪,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见过暗红的赤壁,见过杭州的西湖;吃过黄州的猪肉,也吃过儋州的荔枝。读书是读有字之书,行路则是读无字之书。阅读山川河湖,阅读人情风貌,阅读一草一木。经历繁华,使人生变得厚重;走过世界,使心胸变得开阔。

父亲苏洵不畏权,对抗权倾朝野的王安石,他开始明白什么是① ;妻子王弗温柔大方,却不幸早逝,让他明白什么是② ;弟弟苏辙受自己连累而一路贬谪,对哥哥却始终没有怨言,让他明白什么是③ ;朋友章惇强势逼人,因为党争对他落井下石,让他开始学会④     ;密州的难民,让他明白为生民立命的意义;黄州的醉汉,让他开始放下名位和骄傲;海南的土著,让他坚守传道的决心……他们让苏轼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走过的路,使人开阔眼界,放大心胸;遇见的人,让人心怀感恩,懂得珍惜;读过的书,使人改变气质,沉淀智慧。


①下列词语与文段中“强权”的“强”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倔强       B.强迫       C.强劲       D.勉强
②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   “”   【乙】   。”       B.【甲】   “”   【乙】   ”。
C.【甲】   《》   【乙】   。”       D.【甲】   《》   【乙】   ”。
③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风格   ②无奈   ③友情   ④宽厚       B.①风骨   ②无常   ③亲情   ④宽容
C.①风格   ②无常   ③亲情   ④宽厚       D.①风骨   ②无奈   ③友情   ④宽容
④画线句作为全文总结句在结构安排方面欠考虑,请将修改好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⑤活动中,同学们在留言簿上纷纷写下感受,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苏轼诗文中的成语。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的文章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B.苏轼取得多方面的创作成就,自然山水是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C.苏轼虽然历经磨难,但难能可贵的是,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D.苏轼的诗词既慷慨豪放,又饱含哲理和趣味,彰显了鲜活的生命力,堪比明日黄花
(2)苏轼不仅是诗文大家,在对联方面也造诣颇深。下面是苏轼的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舞袖翩翩,摇千尺龙蛇动。
歌喉宛转,风雨寒。
A.①影   ②声   ③云霄       B.①影   ②声   ③半天
C.①声   ②影   ③云霄       D.①声   ②影   ③半天
(3)王国维提到的“屈子、渊明、子美、子瞻”四位文学家,“子美”是 的字,“子瞻”是苏轼的字。
2020-05-18更新 | 280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适中 (0.65)
【推荐2】读下面介绍德寿宫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杭州又见德寿宫。当历史的帷幕缓缓拉开,八百年前     )立于南宋临安城的德寿宫,正在拂去历史烟尘,在杭城yùn     )育着新的生机。

②南宋时期德寿宫又称“重华宫”,现在的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共展出珍贵的宋代文物220余件(组),它是展示南宋历史文化和文物遗产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德寿宫外墙红漆灰砖,清新的色调与烟雨朦胧的意境___,是名     )其实的城市瑰宝。

③一座德寿宫,静     )而庄严。它是南宋王朝的缩影,承载着历史的风云变幻,也承载着百姓的家国情怀。它穿越八百年时空,连接起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     )       ②yùn(     )       ③名fù(     )其实     ④静mù(     )
2.下面词语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兼而有之B.相得益彰C.混为一谈
3.下列准备用来宣传德寿宫的标语,你会推荐哪一句?请结合文字内容及句子表达效果,简要阐述理由。
(1)宋韵风华今何在?德寿宫墙一抹红       (2)宋韵雅音,德寿重华
2023-09-07更新 | 96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各类科研信息息万变,稍zòng即逝。如果还按以前的模式按bù就班,而不增强科研敏感,就有可能与重大科技创新机遇擦肩而过。                    。我国微生物专家高福有高度的科研敏感,借助渊博的知识,不久前发布寨卡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2014年,在埃博拉疫情来势汹时临危受命,远赴两非国家塞拉利昂,投入了一场与病毒对抗的鏖战。


(l)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稍zòng即逝(         )     ②按bù就班(         )
息万变(           )       ④来势(         )
(2)为使上下文衔接顺畅,文中划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是(      )
A.科研敏感离不开社会责任感,而其背后是长期的坚守和科学积淀。
B.科研敏感离不开长期的坚守和科学积淀,而其背后是社会责任感。
2018-05-23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