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走进生命世界 >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 题号:17092029
科学探究----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下表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两组实验,请回答:

试管

实验材料

滴加液体

水浴温度

水浴时间

鉴定试剂

观察现象

1

馒头碎屑

2ml唾液

37℃

10分钟

碘液1

B

2

馒头碎屑

A

37℃

10分钟

碘液1

变蓝

3

馒头碎屑

2ml唾液

0℃

10分钟

碘液1

变蓝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可以在2号试管的A处加入______,作为1号试管的______实验。
(2)1号试管中B处的现象是______,其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能促进淀粉分解,淀粉最终在小肠中被分解成______
(3)3号试管和1号试管进行对照,其变量是______

相似题推荐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小石同学发现鼠妇生活的场所都比较潮湿,在干燥的地方基本找不到鼠妇,难道是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吗?请你回答:
(1)小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此问题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要准备的材料用具如下:不透光的纸、一个大小恰当的纸盒、适量潮湿的土、适量干燥的土、正常鼠妇30只。
(3)实验步骤如下:
A将纸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分别标上甲和乙。其中甲部分的土壤为干燥的,乙部分的土壤应为_______
B把3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然后用不透光的纸将整个纸盒盖住。
C将装置置于___________的环境中。
D过1小时后清点甲、乙两处鼠妇个数并记录。
E重复此实验5次。
实验结束后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12345
0只1只2只0只2只
30只29只28只30只28只

(4)在本实验中,甲、乙两组起到_________作用。
(5)表中共有5组数据,对此5组数据我们应取其__________
(6)实验步骤E中“重复此实验5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3-31更新 | 67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苹果的“糖心指数”是指“糖心”在果实内的分布范围,指数越高品质越好。研究人员为探究影响苹果“糖心”形成的因素,开展了如下研究:采收前一个月在一棵苹果树外围搭架,覆盖塑料膜,日落盖膜,日出揭膜,提高塑料棚内的夜间温度,另一棵树进行非搭棚处理,实验过程中测定每天的昼夜温差,结果如下表。分六批采摘成熟的果实(同一批次的苹果从开花到结果的时长相近且成熟程度一致),再分别测定“糖心指数”,结果如图:
   

摘果日期

昼夜温差(℃)

搭棚处理

非搭棚处理

10-01

11.72

12.41

10-07

9.72

12.71

10-13

8.91

12.12

10-20

6.55

8.21

10-27

9.83

12.29

11-03

6.91

9.24

分析回答:
(1)实验对苹果树进行非搭棚处理,目的是______
(2)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实验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3)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搭棚和非搭棚相比,______处理的昼夜温差更大,更能______苹果“糖心”的形成。
(4)结合实验结论,分析昼夜温度变化与苹果品质改变的关系:______。(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角度分析)
2023-09-24更新 | 99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试管实验材料唾液清水处理方法
1馒头碎屑2毫升0毫升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2馒头碎屑0毫升2毫升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
3馒头块2毫升0毫升不搅拌,直接放入37℃温水中

(1)上述试验中,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口腔中唾液里的_____将馒头中的淀粉转变成_____的缘故。
(2)5~10分后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后不变蓝;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部分变蓝色;_______号试管中的馒头全变蓝色。
(3)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口腔中_______的搅拌、______的咀嚼以及______的分泌都有关系。
2019-04-01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