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生物综合库 > 走进生命世界 >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3 题号:6493337
在室温条件下,生物小组测定不同浓度的酒精对蜗牛心率的影响,结果见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蜗牛的心率是_______________次/min。
(2)由图可知,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蜗牛的心率逐渐_______________
(3)下面分别是乐乐和芳芳探究不同酒精浓度对蜗牛心率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你认为__________的实验设计比较科学,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乐的实验设计芳芳的实验设计
①准备25只大小、生命活力相似的蜗牛,并平均分为1~5组。
②配制浓度为0、5%、10%、15%、20%的酒精。
③用5种不同浓度的酒精逐个浸泡对应组内的蜗牛1分钟,同时用打点计数法记录蜗牛心跳次数。
④获得的数据求平均值,并绘制曲线图。
①准备5只大小、生命活力相似的蜗牛,并分为1~5组。
②配制浓度为0、5%、10%、15%、20%的酒精。
③用5种不同浓度的酒精浸泡对应组内的蜗牛1分钟,同时用打点计数法记录蜗牛心跳次数。
④重复5次步骤③,获得的数据求平均值,并绘制曲线图。

(4)全国每年有10万人死于车祸,而1/3以上的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酗酒或酒后驾车有关。请你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酒驾人做出规劝,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班同学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后,决定选择黄粉虫作为实验材料开展探究,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常常成群聚集在粮食堆里。
提出问题:光对黄粉虫的生活是否有影响?
(1)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
制定并实施方案:取方形铁盘,在中央放入一定数量的大小基本相等、活性相同的黄粉虫,一侧盖上不透明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观察和记录5分钟内两侧黄粉虫的数量,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结果如表格: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1

0

2

0

2

阴暗

9

10

8

10

8

(2)若全班有 10个小组开展探究,应取10组数据的____________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哪条曲线能表示阴暗环境中这种数量变化?______。
A.B.
C.D.
2021-12-28更新 | 31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科学探究】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无数生物,在呼吸过程中吸收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工厂中燃烧各种燃料,也大量地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为什么能维持相对稳定呢?爱科学生物兴趣小组提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为此,他们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①先将盆栽天竺葵放在暗室中“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此过程绿色植物进行的是__?__作用。
②如上图所示,剪取大小、生长状态等都相同的两枝条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装置甲烧杯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内,装置乙烧杯放入盛有等量清水的水槽内,将两套实验装置分别套上透明玻璃罩。
③将两套装置同时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
④分别取下甲、乙两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⑤用清水漂洗叶片,分别滴加几滴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生成的蓝色出现。
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1)该兴趣小组同学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2)本实验中,实验变量是______
(3)步骤①中“?”填写的内容是______
(4)在实验方案中,有一处错误,请改正:______
(5)若甲组叶片不变蓝,乙组叶片变蓝,则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______平衡中起了重要作用。
(6)如果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______(请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2023-01-07更新 | 24次组卷
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使用公筷,筷筷有爱!”,使用公筷真的有助于减少细菌的传播吗?某生物组的同学就此开展了下述实验:
步骤一   研究人员在某餐厅点了六道菜,餐前对每道菜进行无菌采样。
步骤二   每道菜平均分成两份,测试人员进餐时一份使用公筷,另一份不使用公筷。餐后每份菜至少留下25克作为样本再次无菌采样。
步骤三   采集的样本都通过冷链运输(运输全程保持低温)到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培养,统计每克样品中细菌的数量,结果如表:
菜名凉拌
黄瓜
水果
沙拉
清炒
芦笋
烩三鲜
(热菜)
酱油蒸河虾
(热菜)
甜豆炒火腿(热菜)
餐前(个/克)140002000301401520
餐后
(个/克)
公筷组160002800309014002100
非公筷组450004300530620035000110000

(1)把每道菜平均分成两等份,目的是_________
(2)餐后每道菜中,细菌数量较多的都是公筷组,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提倡使用公筷,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此措施属于_______
(4)针对目前国内严峻的疫情状况和上述探究得出的结论,请你为广大民众就餐设计一句提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5-26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