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7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陕西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17-05-04 23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 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共同的根本目的是(  )
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思想控制C.巩固君主专制D.防止人民反抗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2.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诗)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诗)
C.“苏湖熟,天下足” (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 (明清谚语)
2019-01-30更新 | 429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0-2011学年度山东省崂山八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诊断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A.开元通宝B.刀形币C.秦国圆形方孔钱D.交子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4.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 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 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指的是(  )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内阁制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17至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八股取士D.闭关锁国
2020-10-17更新 | 119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4届四川眉山市华兴联谊校九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同志回答记者关于民生的问题时说:“我经常在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温家宝同志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
A.法家B.道家C.墨家D.儒家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7. 人物归类认识很重要,比如政治人物、思想文化人物。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思想文化人物的有(  )
①孔子 
②司马迁 
③忽必烈 
④康熙大帝 
⑤董仲舒 
⑥郑成功
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④⑥D.②③⑥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重视纳谏B.吸取隋亡教训C.轻徭薄赋D.任用姚崇为相
2016-11-27更新 | 896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3届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0.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分封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2016-11-27更新 | 1621次组卷 | 91卷引用:2011届内蒙古乌海二中初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部分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1.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2019-01-30更新 | 2579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0年江苏省南京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题(开卷)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2.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社会秩序动荡B.边疆防御巩固C.军政实现合一D.皇权高度膨胀
2016-11-27更新 | 25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东冠县东古城镇中学初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3.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从左到右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权力的强化
2019-01-30更新 | 2349次组卷 | 14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西景德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明太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B.郑和航海最远到达地中海西岸
C.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由江苏南京出发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2016-11-27更新 | 231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2届广西南宁市初中学校城乡共同体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6.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的“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017-04-21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7.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遵义会议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是近代中国的缩影。下列事件没有发生在该地的是(  )
A.中华民国成立B.同盟会的成立
C.国民党政权垮台D.日本侵略者制造大屠杀惨案
2016-11-27更新 | 15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3-2014年江西瑞金市八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9. 小美在一次练习中把下列选项连在了一起,其中错误的是(  )
A.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中共七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D.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2017-04-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20. 下表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项目一战前(工厂数)一战后(工厂数)
棉纺厂22家64家
缫丝厂170多家430多家
面粉厂40多家120多家
A.辛亥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1. 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
A.“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B.“开台第一人”
C.“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22. 近代中国,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A.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屐
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C.宣读婚誓,携手同归
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2016-11-27更新 | 228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丹徒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3. 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在七十多年的风雨中,见证了中国从帝制走向民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程。它是
A.《民报》B.《申报》C.《中外纪闻》D.《新青年》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24.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宏愿心中藏,普度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
A.玄奘B.鉴真C.戒贤D.戒日王
2016-11-27更新 | 693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南京高淳外国语学校初一下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永恒不变的追求。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哪一个朝代?建立者是谁?
(2)隋朝结束分裂完成了统一,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哪一项工程?隋朝的建立者是谁?
(3)唐朝时民族关系融洽,与哪个少数民族“和同为一家”?唐朝的建立者是谁?
(4)元朝时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被毛主席称为“一代天骄”的历史人物是谁?
(5)明朝前期,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谁七下西洋?明朝的建立者是谁?
2017-04-2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代相传。由此,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个以“我与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到其中吧!
【资料展示】

材料一 孔子曰:“仁者爱人”“民无信不立”。

材料二 隋唐时期,注重吸纳外来文化,形成了兼收并蓄、贯通中西的文化特点,创造了辉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材料三 宋明时期,科技文化成就层出不穷。


【探究历史】
(1)材料一是春秋时哪一学派的思想?请你说出其他的学派(一例)及主要思想。
(2)结合材料二,唐朝时民族关系融洽,与哪个少数民族“和同为一家”?唐朝的建立者是谁?列举隋唐时期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事例。
(3)元朝时,被毛主席称为“一代天骄”的历史人物是谁?分别列举宋、明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各一例)
【得到认识】
(4)作为新时代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传承传统文化?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材料二:唐太宗说:“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依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弋履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平!”

材料三: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唐太宗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民族政策?他采取了哪些办法来改善民族关系?
(4)唐太宗的这些治国思想收到了什么效果?
29.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九十年是辉煌的九十年,也是艰难的九十年。九十年间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完成了其他阶级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中国共产党这九十年的光辉历史吧!
【再现历史】

材料一 7月30日晚,会议刚开始不久,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言语慌张,形迹可疑。代表们随即分散离开。十几分钟后,法国巡捕就包围并搜查了会议地点。……第二天,代表们在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开会。


(1)材料一指的是哪一次会议?有什么主要内容?
【探究历史】

材料二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纠正了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他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三 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2)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遵义会议?
(3)材料三指的是哪一次会议?如何正确评价党的这次会议?
【总结历史】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中国革命过程中党召开的历次会议有什么共同作用?
2017-05-0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试卷题型(共 29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5
综合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中国近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清建立与君主专制强化单题
20.85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30.85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单题
40.85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单题
50.65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单题
60.65孔子单题
70.4孔子  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司马迁与《史记》单题
80.85贞观之治单题
90.85贞观之治单题
100.4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的完善(唐)单题
110.65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单题
120.94加强君权的措施(明)  军机处单题
130.65加强君权的措施(明)  军机处单题
140.85郑和下西洋单题
150.65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鸦片战争的背景单题
160.4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单题
170.85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单题
180.65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单题
190.65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单题
200.4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单题
210.65西安事变的背景和经过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单题
220.94社会习俗的变化单题
230.85报纸单题
240.94鉴真东渡单题
250.65西藏与新疆的治理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单题
二、综合题
260.65秦朝的建立  大运河的开通  隋的建立与统一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行省制度  明建立和元灭亡  郑和下西洋
270.65孔子  战国百家的代表及其主张
280.4贞观之治  唐朝的民族政策
290.6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