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陕西 七年级 期末 2019-06-24 26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 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下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的创设
C.“开元盛世”
D.大运河的开凿
2017-09-14更新 | 641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孝感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 近年来,我国政府倡议建设“一带一路”,即与欧亚非沿线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古代,隋炀帝时开凿的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
A.长城
B.大运河
C.故宫
D.都江堰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从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B.唐太宗C.唐玄宗D.宋太祖
2021-08-17更新 | 320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怀化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4.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     
A.政治清明B.科举兴盛C.民族融合D.经济繁荣
2017-09-14更新 | 1173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州深圳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5. 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有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客舍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手工业生产发展B.对外贸易活跃C.商业经济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
2017-12-07更新 | 776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历史(内蒙古赤峰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017-08-09更新 | 621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7中考真题押真题-历史 第七篇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7. 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A.B.
C.D.
2016-11-27更新 | 2522次组卷 | 111卷引用: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烟台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8.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2017-09-14更新 | 2022次组卷 | 132卷引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9. 英国著名史学家麦迪森写道:“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人均收入就已经是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国家,而且这个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这期间,被金灭亡的汉族政权是
A.辽朝
B.北宋
C.西夏
D.南宋
2017-07-07更新 | 549次组卷 | 4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17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现代社会,电子支付已经成为时尚,但纸币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B.汉朝的五铢钱C.南宋的交子D.北宋的交子
2021-07-25更新 | 176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五届全国百强县名单公布。从上榜名单上看,浙江有26县、江苏有17县(大多在苏南),福建有5县。这表明南方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心。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A.东晋、南朝时期B.唐朝中后期
C.北宋中期D.南宋时期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少数民族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历史上以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有
①北魏
②辽
③金
④元
⑤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A.建立元朝B.设置行省C.开凿运河D.统一蒙古
2018-05-02更新 | 335次组卷 | 21卷引用: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时作业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14.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年、月、日编排史实,记述历史。下列属于这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春秋》
D.《红楼梦》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17至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八股取士D.闭关锁国
2020-10-17更新 | 117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4届四川眉山市华兴联谊校九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9.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下列事件能够体现这一愿望的是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0.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岸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2017-09-14更新 | 1574次组卷 | 66卷引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统一全国后,天下安定,老百姓各安其业。那时,水旱灾害也比较少。皇帝下令在洛阳等地修建大型粮仓广储粮食。开皇末年,仓库里粮食堆积如山。

材料二:贞观年间,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满山遍野,粮食空前便宜,皇帝励精图治,官吏大多勤谨清廉。城市、乡村社会秩序良好,犯罪人数大大减少。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隋统一全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2)“贞观”是谁在位时的年号?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在治理国家时所采取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什么事件?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涉及的三位皇帝在治国安邦中共同点。
2019-06-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城市的变革昭示着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以隋唐两宋时期为界限,中国传统城市规模达到顶峰,城市人口达到一二百万……唐宋时期城市重心发生了由北向南的转移……宋以后,突破墙的观念界限,城市圈扩大,形成大都市的发展规模。


(1)材料一中“唐宋时期城市重心发生了由北向南的转移”的经济根源是        。“突破墙的观念界限”表明宋朝城市中        被打破。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兴盛,设立        管理海外贸易。

材料二:长安城作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依靠政治的特殊作用,城市经济也特别繁荣,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都会,城市人口超过百万……与东西方许多国家都有密切交往,因此,长安成为国际的大都会,有“世界首都”之称。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都长安城成为“世界首都”的原因。

材料三:“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3)材料三中宋高宗为什么说“市舶之利最厚”?宋朝对海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2019-06-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3. 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材料三: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1)材料一说明这位君主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并写出这位君主在位期间与吐蕃有好往来的具体事例。
(2)材料二的内容是哪个朝代对西藏进行管理的措施?此朝代是如何管理澎湖和琉球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确立了什么制度?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综合题 | 适中(0.65)
24.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材料二: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大重,君若臣弱”的状况推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2)材料二中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得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行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四: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朱元璋是如何加强皇权的?

材料五: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难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5)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特点的认识。
2019-06-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2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0
综合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大运河的开通  隋的建立与统一  隋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开元盛世和唐衰亡单题
20.65大运河的开通单题
30.65贞观之治单题
40.65开元盛世单题
50.65盛世经济的繁荣单题
60.65科举制的影响、评价单题
70.94盛世经济的繁荣单题
80.65大运河的开通  贞观之治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单题
90.94靖康之变单题
100.85纸币的出现及作用单题
110.65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120.65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  明灭亡和满清兴起单题
130.85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单题
140.94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单题
150.85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单题
160.65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单题
170.85指南针发明与使用  宋词  红楼梦单题
180.65清朝设置台湾府单题
190.85郑和下西洋、南洋开发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单题
200.65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单题
二、综合题
210.65隋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和唐衰亡
220.65盛世经济的繁荣  商业贸易的发展
230.65唐朝的民族政策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郑成功收复台湾  西藏与新疆的治理
240.65科举制的影响、评价  北宋的建立与统治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