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梁山县马营镇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山东 七年级 期末 2020-02-06 247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识图、析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中国古代某著名工程示意图,根据示意图上的有效信息判断,该工程的作用是
A.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C.巩固了统治
D.加强了民族融合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2.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019-01-30更新 | 2942次组卷 | 107卷引用: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3. 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唐朝完善中央官制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C.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D.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2020-02-0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梁山县马营镇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唐太宗把如下图中的人物喻为“知得失的镜子”,由此可见唐太宗(  )
A.提倡节俭B.重视人才C.勤于政事D.善于纳谏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宦官专权D.黄巢起义
2021-07-25更新 | 294次组卷 | 87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新、五中等五校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7-21更新 | 863次组卷 | 151卷引用:2016届初三中考教材梳理练习06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
A.指南针B.火药C.印刷术D.造纸术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8. 一位姓秦的杭州县令在瞻仰了岳飞墓后写了副对联: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副对联主要表达了(  )
A.对祖国山河的热爱B.对岳飞的无限崇敬
C.对秦桧的无比憎恨D.对南宋灭亡的叹息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则史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哪一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     )
A.商代B.汉代C.唐代D.宋代
2016-11-27更新 | 28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南衡阳清潭中学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这是宋代人在过今天的哪一节日(     
A.中秋节B.春节C.端午节D.元宵节
2022-01-09更新 | 134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1-2012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新华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12.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年、月、日编排史实,记述历史。下列属于这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春秋》
D.《红楼梦》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
2017-05-05更新 | 53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句话说明了(     
A.元朝中外交通的发达B.元朝疆域的辽阔
C.元朝人口较少D.元朝统一了中国
2022-07-08更新 | 77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张三和李四是进京赶考的两个秀才,他们分别来自湖广行省和江浙行省,这种省级行政区的划分始于( )
A.汉朝B.唐朝C.元朝D.清朝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7. 明朝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和设立三司的目的是(             
A.更改旧的机构名称B.扩大机构的管理权限
C.加强君主权力D.解除元朝的民族压迫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8. 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医药成果奖获得的最高奖项。在我国历史上,也曾有人历时27年编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     
A.《伤寒杂病论》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9.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
2019-01-30更新 | 1364次组卷 | 95卷引用: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无锡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0. 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   )
A.市舶司的设置B.中书省的确立C.宣政院的设立D.驻藏大臣的设置
2017-05-11更新 | 957次组卷 | 38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2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1)图一反映了哪一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到明朝演变为什么形式?
(2)图二反映了哪一制度?
【边疆管理】

(3)图三、图四实物资料与我国当今哪一地区有关?为巩固统治,清朝在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该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哪一朝代?
【科技文化】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15世纪前,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尤其是宋元时期更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峰。


(4)请举例说明宋元时期我国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古代发明。
【感悟历史】
(5)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或认识?
2020-02-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梁山县马营镇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繁盛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也以自身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和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的辉煌。

材料二:如下图所示是发生在明朝初年中外交往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乾隆皇帝曾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根据材料一,写出唐朝时期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我国两位杰出高僧。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最远到达什么地方?其历史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清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产生怎样的消极影响?

(4)以史为鉴,可以明智。根据以上史实,你有哪些启示?

三、识图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识图题 | 适中(0.65)
23. 认识历史人物,了解他们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1)简述图一、图二、图三中的人物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事迹分别是什么?
(2)如果给图一、图二、图三人物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事迹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应是什么?
(3)图四中人物有何事迹?他受到人们尊敬的原因是什么?
(4)图五中的人物之所以得到人们肯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4.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由许多少数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中华境内的各民族相互交往,联系密切,共同缔造了华夏文明。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举一典型事例。唐朝的这一举措有何意义?
(2)清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有哪些?
(3)元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
(4)起到清朝第二政治中心作用的是哪些地方?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2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0
综合题
3
识图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大运河的开通单题
20.94开元盛世和唐衰亡单题
30.65贞观之治单题
40.65贞观之治单题
50.65安史之乱和唐衰亡单题
60.65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宋金和议单题
70.65火药发明与使用单题
80.94金与南宋的对峙单题
90.65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单题
100.85宋代商业单题
110.85乡村生活与节日(宋)单题
120.94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单题
130.85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单题
140.65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单题
150.65元朝商业和中外交往单题
160.65行省制度单题
170.85加强君权的措施(明)单题
180.65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单题
190.85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单题
200.85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单题
二、综合题
210.4行省制度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火药发明与使用  西藏与新疆的治理
220.65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郑和下西洋、南洋开发  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240.65西藏与新疆的治理
三、识图题
230.65武则天  南宋的建立与岳飞抗金  戚继光抗倭  雅克萨之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