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江苏 七年级 期末 2012-07-27 57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4)
1. 如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下列关于它的表述错误的是
A.该工程是隋文帝下令开凿的
B.开凿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C.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D.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2016-11-27更新 | 9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元代《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2021-08-03更新 | 208次组卷 | 65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4)
3. 宋初采编的《百家姓》以赵列为首位,据此推断《贞观氏族志》中列第一的应该是
A.唐姓B.李姓C.赵姓D.武姓
2016-11-27更新 | 9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4)
4.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①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②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随处可见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城市外贸活动频繁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16-11-27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继续发展
C.发展科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
2024-03-21更新 | 192次组卷 | 123卷引用:2010-2011学年江苏省淮安市平桥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6. 如图,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从下面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断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锦,经过练染的熟蚕丝织造的多重多彩丝织物,是丝织品中最高水平的代表。纱,经纬线极纤细,平纹,有均匀的方孔,是丝织品中最纤细、稀疏的品种。绫,质地轻薄,是一经一纬交织成斜纹地、花的单重丝织物。)
A.唐朝丝织业发达B.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方贸易
C.宋代蜀锦“号为冠天下”D.南宋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2016-11-27更新 | 3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国家统一B.政权并立C.三国鼎立D.和平共处
2019-06-24更新 | 691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8. 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期间发生在辽与北宋之间的故事是
A.澶渊之盟B.郾城大捷C.台州九捷D.杯酒释兵权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小明搜集了两宋时期以下几幅图片进行历史学习,那么他应确定的学习主题是
A.宋代国家统一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商业繁荣D.宋代民族融合
2021-10-23更新 | 20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德州地区初三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材料反映了宋代(     
A.社会风气开放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D.边境贸易频繁
2023-04-13更新 | 435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1. 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是( )
A.都护府B.市舶司C.海关总署D.理藩院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2. 清人王鸣盛在称赞一部宋朝人修著的史书时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此书是指
A.《大唐西域记》B.《史记》C.《农桑辑要》D.《资治通鉴》
2016-11-27更新 | 7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王朝(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2-08-14更新 | 54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下列甲、乙、丙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乙图反映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15. 挽联寄托生者对逝者的哀思,多为对逝者生平事迹的追忆或表达惺惺相惜之情。康熙帝写的一副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A.元世祖B.岳飞C.郑成功D.施琅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4)
16. 下列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中,配搭正确的是
A.康熙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顺治帝——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C.雍正帝——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D.乾隆帝——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
2019-01-30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4)
17. 下列四项史实,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开元盛世”
B.南粮北运——元朝开通海运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苏湖熟,天下足”
D.闭关锁国——清朝逐步落伍
2016-11-27更新 | 4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8. 如图,反映了我国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相关史实,这个地区是
A.台湾B.海南
C.新疆D.西藏
2019-01-30更新 | 5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19. 根据以下提示判断出的著作是
提示一:出自明朝宋应星之手
提示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提示三:被译成多国文字,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黄帝内经》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
2016-11-27更新 | 5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20. 如图,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
A.B.C.D.

二、判断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判断题 | 适中(0.64)
21. 隋唐书法名家辈出,和米芾同时代的颜真卿被认为是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2016-11-27更新 | 10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判断题 | 适中(0.64)
22. 如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赵孟颊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
2016-11-27更新 | 10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判断题 | 较易(0.85)
23.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至北宋最后完成。
2016-11-27更新 | 7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判断题 | 适中(0.64)
24. 元朝建立后,民族融合的趋势继续加强,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016-11-27更新 | 7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判断题 | 适中(0.64)
25.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2016-11-27更新 | 7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判断题 | 适中(0.64)
26. 清朝前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朝廷禁止一切海外贸易。
2016-11-27更新 | 8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三、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容易(0.94)
28.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林立,形成了北宋与辽、 _______并立,南宋与 ______ 对峙的局面。
填空题 | 较易(0.85)
名校
29. 明清时期,中国面临外来侵略的威胁。但中华民族坚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涌现了明朝______抗倭、清朝康熙帝抗击沙俄,取得_____之战胜利等事迹。

四、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30.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2)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探究二     经济篇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探究三   文化篇
“中国在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
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   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综合题 | 适中(0.64)
31. 不断加强皇权专制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不懈追求。
材料一……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对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魏征为门下省的侍中、杜如晦任兵部尚书。
如图

请回答:
(1)请推测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个朝代的制度?
(2)材料二中的“锦衣卫”是哪一个皇帝统治时期设立的?为了加强统治他还实行了怎样的文化专制措施?
(3)材料三中的军机处是哪一个朝代设立的?除此之外,该朝代还采取何种措施加强君主专制?
(4)从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能看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012-07-27更新 | 8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常熟市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综合题 | 适中(0.65)
32.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和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①“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②“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
——唐太宗
材料二:“自古兼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三:如图

请回答:
(1)唐朝是古代和谐社会的典范。根据材料一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他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治国政策?材料一②又体现唐太宗怎样的政策?
(2)请举一例说明唐朝是怎样体现材料二中的民族政策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中外友好交往史上举出两个重要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32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0
判断题
6
填空题
3
综合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4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单题
20.65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单题
30.64贞观之治单题
40.64开元盛世和唐衰亡单题
50.85武则天单题
60.4开元盛世和唐衰亡单题
70.65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金与南宋的对峙单题
80.85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单题
90.65海外贸易的兴盛(宋)  纸币的出现及作用  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单题
100.65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单题
110.85海外贸易的兴盛(宋)单题
120.4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单题
130.85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单题
140.85隋灭亡与唐建立单题
150.85郑成功收复台湾单题
160.6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单题
170.64开元盛世和唐衰亡单题
180.4元朝的建立及其民族关系的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单题
190.4明清的科技与文化单题
200.94隋唐的科技与文化 单题
二、判断题
210.64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220.64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230.85宋代经济的发展
240.64元朝的建立及其民族关系的发展
250.64 明朝的统治
260.64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三、填空题
270.85遣唐使  海外贸易的兴盛(宋)
280.94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90.85戚继光抗倭  雅克萨之战
四、综合题
300.65盛世经济的繁荣  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唐诗
310.64贞观之治   明朝的统治  清建立与君主专制强化
320.65贞观之治  唐与吐蕃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