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试题
广东 七年级 期末 2019-09-06 24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隋朝有位商人经常将丝绸等特产通过大运河从涿郡贩运到江都去。请仔细想想,这位商人不必经过下列哪段运河?
A.邗沟
B.通济渠
C.永济渠
D.江南河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2. 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北京人能够制造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B.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半坡居民
C.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D.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
A.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B.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C.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D.创立三省六部制,推行革新措施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发明科举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09-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5.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一说法是针对哪种制度而言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2019-09-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 赤德祖赞(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指的是唐朝与下列哪一政权的交往?
A.吐蕃
B.渤海国
C.回纥
D.南诏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后人称他为“诗圣”。他是
A.王维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
2019-09-19更新 | 1379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3-2014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泰来县七年级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8. “在长安的慈恩寺潜心修读佛经,惊人的求知欲望不能得到满足……这才开始了佛的圣地天竺之行,历经千难万险,跋山涉水,徒步西行……他的经历让世人称奇。”材料中的“他”西行于
A.开皇年间
B.贞观年间
C.开元年间
D.天宝年间
2019-09-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9.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被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3-08-28更新 | 239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3-2014年江苏南京市高淳区七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勾栏,是宋朝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有人描写一个庄稼人到了城里看到勾栏的情形:“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圆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漩涡……”据此可知,勾栏
A.既有娱乐性又带有商业性
B.普遍使用纸币交子
C.打破了对经营时间的限制
D.突破了坊市的界限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1. 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读书人在茶楼酒肆高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不顾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   
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D.元朝大都
2017-09-14更新 | 70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孝感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宋代市民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发达,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能做到的是①与李白饮酒作诗②逛“夜市”、“晓市”③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④去瓦子欣赏各种表演节目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细腻,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A.苏轼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
2022-12-17更新 | 572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6届初三中考教材梳理练习03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4. 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A.①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2018-08-05更新 | 63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恩施州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北宋时,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C.指南针由印度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了条件
D.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武器有运载火箭等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6.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
A.在西藏设立行省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在西藏设置卫所D.设置驻藏大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明朝统治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专制统治,下列属于他们的措施有
①设立锦衣卫
②设立东厂
③设军机处
④设廷杖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8. 清朝统治者采取强化君权的措施,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大兴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9-09-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9. 史书记载:“郑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郑和下西洋成功实现的条件包括
①国力强盛
②造船业发达
③指南针的应用
④郑和的组织才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③
D.①②③④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在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迅猛扩张的今天,越来越彰显出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下列与郑和下西洋史实不相符的是(     
A.郑和的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
B.郑和到过亚欧30多个国家和地区
C.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1. 后人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戚继光。戚继光抗倭最伟大的意义在于

A.荡平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
B.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C.使东南沿海的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D.维护了朝廷的尊严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2. “开辟荆榛逐荷夷”反映的历史是
A.雅克萨之战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设置台湾府
D.包围赤崁楼
2019-09-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物自天生,工开于人,曰天工者,兼人与天言之耳。”这句话最有可能是谁说的(  )
A.李时珍B.司马光
C.徐光启D.宋应星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24. 清朝康熙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①设置驻藏大臣
②平定噶尔丹叛乱
③册封达赖喇嘛
④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⑤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⑤
2019-09-0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5. 清朝统治认为“天朝物产丰盈,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为此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这一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原因: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B.主要表现: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C.积极作用: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D.消极影响:造成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6.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它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种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的哪一种选官制度?
(4)材料四中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综合题 | 适中(0.65)
27.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推动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它促使一些读书人平时注意加强对古诗、律诗、词赋、散文、小说的写作训练,认真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唐玄宗时,诗赋定为科举的必考项目。唐诗名家辈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近五万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观。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讲义》

材料二   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通俗文学著作。

材料三   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诗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举出唐代成就高、影响大的一位诗人。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把我国古典小说创作水平推向了高峰,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是什么?作者是谁?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出两个宋元时期当时让“西方望尘莫及”的重大科技成就,并分析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出两个明朝的代表性建筑成就。
(5)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两方面分析明清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
2019-09-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27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5
综合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大运河的开通单题
20.65大运河的开通单题
30.65贞观之治单题
40.65贞观之治单题
50.65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单题
60.65唐与吐蕃单题
70.85杜甫、王维和白居易的诗单题
80.85玄奘西游单题
90.65唐朝的民族政策单题
100.65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单题
110.85城市的发展与风貌(宋)单题
120.65衣食住行(宋)单题
130.85宋词单题
140.65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单题
150.65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指南针发明与使用  火药发明与使用单题
160.65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单题
170.65加强君权的措施(明)单题
180.65文字狱单题
190.65郑和下西洋单题
200.65郑和下西洋单题
210.65戚继光抗倭单题
220.65郑成功收复台湾单题
230.65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单题
240.85西藏与新疆的治理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单题
250.65海禁政策、闭关锁国单题
二、综合题
260.65开元盛世和唐衰亡  盛世经济的繁荣  科举制的完善(唐)
270.65李白的诗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北京城  红楼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