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
湖南 九年级 中考真题 2018-08-06 91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史学热点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 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黄帝B.炎帝C.舜D.禹
2019-01-30更新 | 2521次组卷 | 160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2.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唐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2019-07-13更新 | 1107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3月月考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3.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016-12-13更新 | 801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常德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4. 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A.①③④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2018-08-05更新 | 63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恩施州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5. 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清朝建立了一个空前统一和强大的国家,基本奠定了当今中国疆域的版图,其中清朝前期疆域南到        
A.台湾岛B.海南岛C.南海D.南海诸岛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6. 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②①③④⑥⑤B.②③①④⑥⑤
C.②③④①⑥⑤D.②①③⑥④⑤
2019-01-30更新 | 659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4年初中升学考试(山东济宁卷五四制)历史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7.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019-01-30更新 | 2446次组卷 | 173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西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8. 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明显的历史错误有几处?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两处B.三处C.四处D.五处
2017-09-14更新 | 619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孝感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9. 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史实成为哪一运动的导火线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10. 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 )
A.
B.
C.
D.
2019-01-30更新 | 574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烟台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1.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重庆B.南京C.上海D.延安
2017-09-14更新 | 1090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襄阳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2.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7-09-14更新 | 5766次组卷 | 267卷引用:2013-2014年河南灵宝市八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3. 为了更好的开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某地准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一部电影,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A.AB.BC.CD.D
2019-01-30更新 | 542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淮安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真题
14. 奥运会的奥运火种来自西方文明之源。西方文明之源指的是
A.古埃及B.古希腊C.古罗马D.古巴比伦
2019-01-30更新 | 478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5届福建龙岩市上杭县官庄民族中学九年级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5.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A.处死了国王B.推翻了专制制度
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D.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016-12-13更新 | 1300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0-2011学年度山东省潍坊诸城一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17.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1929-1933年经济危机B.苏俄新经济政策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D.东欧剧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8.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年代标尺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两次世界大战B.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C.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D.多极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18-08-05更新 | 1056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5届安徽合肥庐江县九年级毕业统考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19. 20176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发展经济,宣布退出保护全球气候的《巴黎协定》。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写进:“……,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他的主要观点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
A.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B.世界经济的发展
C.国家之间的关系D.人类生活的方便舒适
2017-09-14更新 | 56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石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真题
20. 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城址位于
A.湖南澧县B.湖南临澧C.湖南长沙D.湖南宁乡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真题
21. 湖南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于
A.常德B.长沙C.湘潭D.衡阳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真题
22. “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中的“公”指的是
A.谭嗣同B.宋教仁C.蔡锷D.梁启超
2016-12-12更新 | 351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常德卷)历史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真题
25.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强有力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担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军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材料四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明史专家吴晗《朱元璋》

材料五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六     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唯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1)材料一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这一历史功绩是在哪一年完成的?
(2)材料二认为“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千年古国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个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秦朝和元朝在地方管理体制上分别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材料中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
(4)材料四中,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跳”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5)材料五中侵占台湾的“贵国"是哪个国家?台湾收复后,清政府是怎样管理台湾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6)材料六中,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写下《望大陆》又因何而起?
2018-08-05更新 | 4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
综合题 | 较难(0.4)
真题
26. 中国近代史,既是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案文献

材料四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常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征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材料五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就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三,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除长征精神因素之外,答两条)
(4)材料四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陕变”的?“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材料五所指的三次伟大的历史性变化是什么?
综合题 | 困难(0.15)
真题 名校
27. 世界格局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640年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他们产生了欧洲社会新政治制度,”

材料二   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本主义……相继在欧美国家和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材料三     如下图所示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材料五 如下图所示


材料六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旧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英国的哪一部文献为“新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欧美国家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主要有哪两种?
(3)材料三中,图一反映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什么?图二反映的是二战前夕法西斯势力结成的邪恶集团,写出其名称。
(4)材料四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5)材料五中,图一所示会议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个国际组织?
(6)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体现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的举措以及该举措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
综合题 | 较难(0.4)
真题
28. 忘记战争,就意味着背叛和平。一直以来,人们不断反思世界大战的灾难,不断探索防止和消除战争的途径,并作出了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教育部新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的部分目录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材料二 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材料三 帝国所以对美英两国宣战,是希求帝国自存自卫与东亚安全而出现,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本意。……敌用残酷之炸弹滥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朕对始终与帝国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联邦,不得不深表遗憾。

——《日皇裕仁·停战诏书》

材料四“……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

材料五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平取得的伟大胜利。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カ……为了自由、正义、和平,为了人民平安、安宁、幸福,在亚洲,在欧洲,在非洲,在大洋洲,在世界各个战场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和人民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携手跨进同一条战壕,汇聚起挽狂澜于既倒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材料六 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1)材料一中目录不完整,请根据所学知识,将目录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分别是哪次战役?
(3)从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可以看出日本对这场法西斯战争持什么态度?
(4)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材料中“同心合力”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2018-08-05更新 | 368次组卷 | 6卷引用: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28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4
综合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5,6,25
2
中国近代史
3
中国现代史
4
世界古代史
5
世界近代史
6
世界现代史
7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炎帝与黄帝单题
20.85隋灭亡与唐建立单题
30.65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金与南宋的对峙  宋金和议  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40.65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单题
50.85清朝前期的疆域单题
60.65秦朝的建立  开元盛世和唐衰亡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戚继光抗倭单题
70.94鸦片战争的影响  马关条约、瓜分狂潮  辛丑条约单题
80.65社会习俗的变化单题
90.65五四运动单题
100.94井冈山会师、农村根据地创建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单题
110.85重庆谈判单题
120.4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单题
130.85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单题
140.94古希腊和雅典城邦单题
150.6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单题
160.9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近代科学文化单题
170.65“一超多强”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题
180.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两极格局的形成、结束及影响  “一超多强”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题
190.8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200.94地方历史单题
210.9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单题
220.94袁世凯的皇帝梦单题
230.85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  地方历史单题
240.64人民解放战争单题
二、综合题
250.4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独尊儒术 兴办太学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渡江战役和向全国进军
260.4辛丑条约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十一届三中全会
270.1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  一战的背景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一超多强”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80.4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抗战中的国际援助  二战的转折和胜利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