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进生命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蜜蜂蜂群中的工蜂找到蜜源后,会返回蜂巢,做出有规律的动作,称为蜂舞。蜂舞的角度和持续时间分别指示蜜源的方向和距离。为研究新工蜂蜂舞的准确性是否需要老工蜂的“言传身教”,研究者设计了A、B两组蜂群,记录蜂舞的角度和时间,结果如下表。
组别蜂群组成新工蜂第一次采蜜后的蜂舞新工蜂连续采蜜20天后的蜂舞
与正确方向的偏离角度(度)与正确蜂舞的时间偏差(毫秒)与正确方向的偏离角度(度)与正确蜂舞的时间偏差(毫秒)
A无采集经验的新工蜂3820524135
B无采集经验的新工蜂和有采集经验的老工蜂301302370

(1)B组蜂群中加入老工蜂,其目的是使B组中新工蜂能够______
(2)为保证实验结果不受其他无关因素的影响,应选择______的新工蜂。(多选)
a.来自同一蜂群       b.一定数量       c.生长发育状态一致
(3)本实验以与正确蜂舞的偏离角度和______作为衡量蜂舞准确性的指标。
(4)由结果可知,B组新工蜂第一次采蜜准确性比A组______,依据是______。连续采蜜20天后A、B两组新工蜂蜂舞准确度均有提高,这说明______;但不同的是,其中能够准确指示蜜源______(填“方向”或“距离”)更加依赖向老工蜂学习。
(5)“蜂群崩溃失调症”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现象,蜂群中大量的成年工蜂短时间内突然在巢外失踪。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蜂群崩溃失调症”对蜂群以及对自然界的影响:______
2024-05-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蒺藜苜蓿为一年生植物,耐旱性强,科研人员对蒺藜苜蓿两种不同叶形展开研究。

不同亲代的杂交组合

子代性状

I大叶×大叶

大叶

II大叶×大叶

大叶+小叶

III大叶×小叶

大叶

IV大叶×小叶

大叶+小叶


(1)蒺藜苜蓿的大叶和小叶是一对 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将不同叶形的蒺藜苜蓿杂交,得到的结果如上表所示,由__________数据可知,_________是隐性性状。
(3)蒺藜苜蓿的叶形由一对基因控制(用B、b表示),则组子代大叶个体的基因组成为 __________组子代大叶个体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
(4)为研究水和光照对苜蓿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生长情况相近的幼苗,栽种于不同光照 和不同水分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测量植株所有叶片的叶长与叶宽,并计算叶片面积, 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据图推测,土壤含水量充足的情况下,___________(填“晴天”或“半阴天”)时苜蓿叶面积更大。在相同光照条件下,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单株叶片数和叶面积会 __________,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
②光照和水分条件不同时,蒺藜苜蓿叶片面积也不同,说明除基因外,生物的性状还受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2024-04-0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月季是北京市市花,同学们欲在校园种植月季,于是开展了相关实践活动。
(1)首先对月季的种子进行了观察和实验探究。
①图1为月季种子结构,同学们发现月季的种皮较厚,营养物质主要储存于[     ]_______,发育为茎和叶的结构[     ]__________深埋在其中。

②为获得月季幼苗,同学们将种子置于25℃、_________(干燥/湿润)的纱布中进行培育。但是30天后,月季种子并未萌发,经查阅资料发现月季由于种皮较厚,具有休眠特性,因此萌发困难。
(2)于是,同学们设计了不同的扦插方式尝试繁殖月季,具体操作如图2所示。

①扦插属于_________(无性/有性)生殖,其优点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②在扦插时将月季茎的上端处理成平口,以减弱蒸腾作用,而下端处理成斜口,目的是_________
③下表是各方式扦插35天后的结果。

A

B

C

D

有愈伤组织形成且部分发育成幼根

有愈伤组织形成

无愈伤组织形成,出现黑杆现象

无愈伤组织形成,出现黑杆现象

由结果可知,________组处理效果最好,同学们从有机物合成与运输的角度推测原因为:该组_________,满足生根需求;而湿沙培育出现黑杆现象是沙石材料中的杂菌所致。
2024-03-2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在牙科、内科等相关治疗过程中,播放音乐可以缓解疼痛。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开展相关研究。
(1)当播放音乐时,声波会传到小鼠内耳,刺激______内的感受器,将声波引起的机械振动转化为兴奋,并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______,从而形成听觉。
(2)科研人员选若干生长状况、后爪发炎状况相似的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甲、乙和丙三组。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开展以下实验:
          
步骤Ⅰ:使用纤维丝刺激小鼠后爪,当其表现出缩爪时,记录此时纤维丝强度。
若小鼠无明显的疼痛响应,逐渐增加纤维丝强度,直至出现缩爪。
步骤Ⅱ:甲、乙两组播放声音强度不同的古典音乐,丙组为环境噪音。
步骤Ⅲ:从播放音乐开始,每隔10分钟进行一次步骤Ⅰ操作,播放时间为20分钟,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实验中丙组起到______作用,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②小鼠缩后爪时使用纤维丝强度越______(填“大”或“小”),说明声音的缓解疼痛效果越强。根据图2可知,播放______分贝的音乐时,缓解疼痛效果明显。
(3)为了探究缓解疼痛是否与音乐类型有关,科研人员将古典音乐换为嘈杂音乐,同样按照(2)进行实验,多次重复实验发现,其结果与图2结果基本一致,则说明______
2023-07-0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燕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牙科、内科等相关治疗过程中,拼放音乐可以缓解疼痛。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开展相关研究,寻找声音缓解疼痛的机制。
(1)选生长状况相似的小鼠若干,所有小鼠的后爪都注射某种试剂,使其发炎并产生疼痛。然后将小鼠_____分为甲、乙和丙三组。
(2)如图1所示,每只小鼠均置于金属网上的透明塑料盒中,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Ⅰ:使用纤维丝刺激小鼠后爪,当其表现出缩爪时,记录此时纤维丝强度。如小鼠无明显的疼痛响应,逐渐增加纤维丝强度,直至出现缩爪。
步骤Ⅱ:甲、乙两组播放声音强度不同的古典音乐,丙组为环境噪音。
步骤Ⅲ:持续播放音乐20分钟,期间每隔10分钟重复步骤Ⅰ,音乐停止后继续以上测试,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当声波传到小鼠内耳,刺激___________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并通过神经传递到________的听觉中枢,从而产生听觉。
②本实验中丙组起到_________作用。
③本实验的观察指标为_________
④小鼠缩后爪时使用纤维丝强度越大,说明声音的镇痛效果越________(填“强”或“……”)。
⑤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播放_____分贝的音乐可以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理由是________
(3)若将古典音乐换为嘈杂音乐,同样按照(2)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与图2基本一致,则说明________
(4)基于上述研究,科研人员推测形成听觉和痛觉的反射弧中某些环节互相干扰。为验证该推测,请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思路。________
2023-05-23更新 | 5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6 . 何首乌的块根具有补肝肾、乌须发、强筋骨等功效,作为临床常用的药材其原料需要依赖种植生产。种子繁殖具有成苗率高、药材产量高等优点。为探究温度对何首乌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1)何首乌种子浸泡24h,将种子播于培养皿滤纸上,置于培养箱中培养。每组中选取饱满程度相同、结构完整的种子100粒进行实验,实验种子数量不能过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
表温度对何首乌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组别

温度(℃)

起始萌发时间

发芽率

发芽势

胚根长

苗长

T1

20~25变温

播种后第3天

75.8%

22.5%

29.8mm

39.0mm

T2

25恒温

播种后第2天

62.0%

32.8%

32.5mm

44.4mm

T3

25~30变温

播种后第2天

66.5%

20.8%

32.4mm

41.7mm

注:发芽势和发芽率是反映种子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种子发芽势高,表示种子生活力强,发芽整齐,出苗一致。
(2)何首乌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__________。由表1可知,随着温度升高,T2和T3能使何首乌种子起始萌发提前到播种后第__________天开始。从发芽率来看,T1处理发芽率显著__________(填“高”或“低”)于T2和T3处理组。
(3)以播种后第4天计算发芽势,T2处理发芽势显著高于其它2种处理,说明__________
(4)表中显示的苗长是测量各组幼苗总长度后取__________值。
(5)由表中数据分析,__________有利于幼苗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
2023-05-15更新 | 4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7 . 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小鼠数量(只)饲喂方式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体重增长值(g/只)
20 ? 数量多
排列整齐
7.34
20每日饲喂含0.3% 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数量少
排列散乱
1.84
20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基本消失-0.12

(1)小鼠属于_____动物,它的主要特征是胎生和_______,此特征提高了后代的_______
(2)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________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3)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________
(4)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________功能,导致它们体重增长值________。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表现为________
(5)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________的状态,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6)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___
a. 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b. 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 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 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2023-01-17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草莓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是大家喜爱的水果之一。很多采摘园在大棚中种 植草莓,开展休闲采摘,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 1 所示草莓可以利用匍匐茎进行繁殖,这种方式称为_____ 生殖。
(2)草莓通过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吸收部位主要是根尖的_____区。
(3)兴趣小组同学们研究了不同强度光照处理对草莓生长的影响,记录了一天中不同 遮光条件下 6:00 至 18:00 大棚内 CO2(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结果如图 2 所示。
① 同学们通过比较图 2 中的曲线发现,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草莓植株 CO2 吸收速率整体______上升/下降),同时比较 CO2 吸收速率的峰值,不仅数值不同, 且峰值出现的_________和次数也不同。
② 老师指出同学们的实验方案有不足之处,应补充处理方式为_____的对照组,然 后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在探究环境温度对草莓果实含糖量影响中,调节大棚内温度条件,测得草莓的含 糖量如下表所示:
大棚编号
白天平均温度(℃)252525
夜间平均温度(℃)232017
含糖量5.6%6.1%6.5%

①温室大棚内的其他环境条件应基本相同,目的是_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大棚内的昼夜温度差异越大,草莓的含 糖量越高。请你分析原因_____
(5)在草莓成熟季节,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买回来的鲜草莓很容易腐烂变质。请列举 一种草莓保存的方法_____
2023-01-04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舞草为多年生植物。舞草种子绝大多数在白天成熟,其果实开裂,种子弹射落地。种子上附着的油质体富含脂肪和氨基酸,是蚂蚁喜食的食物之一。
(1)研究人员对被蚂蚁取食油质体后舞草种子的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
种子类别萌发率(%)萌发时间(天)
未被取食油质体的种子12.679.12
被蚂蚁取食油质体的种子19.237.82

由表可知,被蚂蚁取食油质体后,舞草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去除油质体后,种子吸收水分的能力变强,更容易萌发。此外,蚂蚁搬运舞草种子回巢,取食油质体后,将完好的种子丢弃在巢口,蚂蚁的这种行为还能够帮助舞草__________,有利于扩大舞草的分布范围。
(2)研究发现舞草种子上的油质体也可吸引老鼠等动物,但这些动物不仅取食油质体,还破坏种子结构。研究人员获得了不同实验处理下的舞草种子移动率,结果如下表。
组别实验处理舞草种子移动率(%)
白天夜晚
1舞草种子周围同时存在蚂蚁和老鼠7644
2舞草种子周围既不存在蚂蚁,也不存在老鼠00
3舞草种子周围只存在蚂蚁7735.7
4舞草种子周围只存在老鼠228.3

①根据第2组的数据,可以排除__________等无关因素对舞草种子移动的影响。
②由第4组的数据可知,夜晚的种子移动率明显__________白天,说明老鼠主要在夜晚搬运舞草种子。老鼠的夜行性行为主要是由体内的__________决定的。
③综合分析表中数据,蚂蚁主要在__________(选填“白天”或“夜晚”)搬运舞草种子,且搬运作用比老鼠__________
(3)结合上述信息,请分析舞草种子主要在白天弹射落地的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
(4)蚂蚁取食舞草种子油质体的同时,也对舞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请再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1-04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某校在“建设绿色校园”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有小组实施“利用小菜园为校园增绿”项目,为提高蔬菜的产量,进行了探究活动。
(1)同学们种植的小白菜生长周期约60天,幼苗出土20天左右移栽到实验槽进行相关实验。移栽时可以采取的提高成活率的措施有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菜园采用滴灌方式浇水,水中含氧量是否会影响蔬菜产量呢?同学们研究了不同增氧滴灌方式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
实验方案表

组别

水处理方式

小白菜数量

浇水频率

A组

物理增氧(利用仪器震动)

24株

1次/3天

B组

化学增氧(加入化学药品)

24株

1次/3天

C组

普通自来水

24株

a


①针对待研究问题,他们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②实验方案表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组;“a”应为______
③图2、图3是部分实验结果,同学们将叶绿素相对含量作为预测产量的指标之一,原因是______。图2中三组叶绿素相对含量出现明显差异的时间是第______天。

④由图3可知,增氧滴灌能够提高蔬菜产量,推测原因是水中增氧有利于促进根的______作用,促进根对水和______的吸收。两种增氧方式中______增氧最佳。
(3)若要向菜农广泛推广上述增氧滴灌方式,你认为还需要做哪些研究______
2023-01-03更新 | 55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