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进生命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变酸,这是微生物引发的“恶作剧”。这些微生物来自哪里?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巧妙的实验解答了这一问题。如图是巴斯德的实验示意图,A瓶和B瓶内都装有肉汤,图甲表示将A瓶内肉汤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肉汤仍然保持鲜美,另一瓶肉汤变质;接着,将肉汤鲜美那瓶的瓶颈打断(如图乙),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分析作答:

(1)图甲中,是A、B两瓶形成______实验,肉汤仍然保持鲜美的是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进入了瓶内。
(2)在安装好装置之后,利用酒精灯把A瓶肉汤煮沸,其主要目的是______
(3)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后人称他为“______”。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各个问题。
地球上生物种类繁多,但是现在每分钟就会灭绝一种植物,每天就会灭绝一种动物,现在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高速地灭绝。
珊瑚裸尾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鼠亚科的一属,与裸尾鼠属(细裸尾鼠)同科的动物尚有兔形鼠属(金背兔形鼠)、小水鼠属(小水鼠)、小鼩鼠属(长吻小鼩鼠)、单齿鼩形鼠属(单齿鼩形鼠)等之数种哺乳动物。
2019年2月,澳大利亚政府宣布,该国特有物种珊瑚裸尾鼠已经灭绝。有学者认为,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可能是其灭绝的主要原因。
(1)珊瑚裸尾鼠靠吃食物才能维持生活,说明珊瑚裸尾鼠的生活需要__________
(2)珊瑚裸尾鼠能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说明珊瑚裸尾鼠能进行__________
(3)珊瑚裸尾鼠需要新陈代谢,说明珊瑚裸尾鼠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珊瑚裸尾鼠看见敌人的时候,会下意识地逃跑,说明珊瑚裸尾鼠能__________
(5)珊瑚裸尾鼠出生的时候体型很小,但成年的时候体型庞大,并且在成年的时候,它们可以繁衍后代,说明珊瑚裸尾鼠能__________
(6)珊瑚裸尾鼠除了有以上5种特征以外,它们还有__________的特性。
(7)珊瑚裸尾鼠属于__________生态系统。
(8)对于没有灭绝或者即将要灭绝的生物来讲,人类应该怎样去做?(至少答出2点)
2021-11-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某地一次洪水淹没了麦田。洪水过后,那儿的麦子几年都得不到好收成,后来,农民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放到麦田里。那一年麦子就获得了丰收。原来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山坡上保住了性命。等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麦子。现在田里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麦子又得到了好收成。
(1)故事中的麦田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阳光、洪水、田鼠、蛇等都能影响麦子的生活,在生物学上,把影响麦子生活的这些因素统称为____________,其中阳光、洪水属于______因素。
(2)麦田里还会有少许杂草与麦子争夺着阳光、养料、水分,那么麦子和杂草之间存在着______关系;田鼠与蛇之间存在着______关系。
(3)写出在这个麦田里存在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
(4)麦子被水淹后根部无法获得氧气,导致麦子死亡,这体现了生物具有哪一特征?
2021-11-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资料: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它们都能经过训练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某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结果表明,蚯蚓大约经过200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
根据资料回答: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看,蚯蚓和小白鼠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
(2)蚯蚓与小白鼠相比,学习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
2021-09-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原是粮仓中常见的害虫。如果往饲养黄粉虫的容器里放一片面包,它们会聚集在面包片下面吃面包;如果把面包片翻过来,暴露在明处的黄粉虫会很快爬到面包片的下面。

(1)从以上资料可知,黄粉虫幼虫喜欢生活在__________环境中。(明亮/阴暗)
(2)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
(3)针对此探究实验,冬冬应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会影响黄粉虫的生活吗?
(4)下列哪一项形成该实验的一组对照实验 (_______
A、光线的强弱与麦麸的有无     B、麦麸的有无     C、温度的高低   D、光线的明亮和阴暗
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明亮0只1只2只0只1只
阴暗10只9只8只10只9只

(5)若将10只黄粉虫放入上图的装置中,2分钟后记录两种环境中的黄粉虫数,重复进行5次实验,统计记录如图: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计算5次数据的_______值。
2017-03-15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