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防风固沙,净化空气
B.导致地球温室效应
C.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D.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2024-04-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
2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22年3月23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了“天宫课堂”第二课的授课活动。三名航天员已经在空间站中工作生活了六个多月,为解决宇航员在远离地球的太空长时间的饮水、氧气、食物等问题,称为“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如图为该系统的原理图。该系统是基于生态系统原理将生物技术与工程控制技术有机结合(蔬菜、水果、藻类)、动物(鸡、羊、鱼)和微生物(细菌、真菌、蚯蚓等),人类所必需物质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为人类提供类似地球生态环境的生命保障。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的微生物、蚯蚓属于 _____,它们能把动物、植物的尸体分解成无机物,重新被绿色植物所利用,因此对生态系统的 _____循环有重要作用。
(2)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的某条食物链“A→B→C”中的三种生物六个多月内输入的能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信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若食物链“A→B→C”可对应材料中的生物,请写出该条食物链(要求写出具体名称)_____
种群ABC
能量相对值212.4013.804.51

(3)宇航员通过 _____(填“呼吸作用”或“消化作用”)将食物中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又可被绿色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这对维持该生态系统的 _____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2024-04-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铁五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下列关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生物圈中的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
B.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C.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来源
D.可以分解其他生物的遗体
2024-04-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银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反应器中实现人工合成淀粉,完成光能—电—化学能的转化,有望实现淀粉生产模式从农业向工业的突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表示绿色植物的不同生理过程,①②③表示相关物质,自然界中,淀粉主要由绿色植物通过___(选填图中生理过程)合成。②表示的物质为___
(2)人工合成淀粉的反应器相当于绿色植物细胞的___(填结构名称),利用二氧化碳和电解产生的氢为原料,通过光伏发电将___能转化为电能来获取能量。人工合成淀粉速率比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更快,请分析人工合成淀粉这一研究成果的意义:___(写1点即可)。
(3)如果淀粉不再依赖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合成,那么人类生命活动是否还需要依赖植物?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
2024-02-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1年全国两会,“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所谓“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①~④”表示生理或化学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作答下面问题。

(1)大气二氧化碳的增多会造成_______,使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
(2)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植物的[①]光合作用,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_______。此外植树造林还能涵养水源,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的_______增加了大气的湿度。
(3)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______,伴随着食物链中碳的流动,能量的流动会逐级递减,若生产者体内有1000焦的能量,到最高级消费者体内最多是8焦。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某种有毒物质的污染,一段时间后,到最高级消费者体内有毒物质却含量最高,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4)“碳中和”作为一种新的环保要求,必将进一步推动绿色生活和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为响应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采用哪些具体措施?_____(写一条,合理即可)。
2024-02-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资料一:目前许多乡村积极参与建设“整洁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态村、美丽田园”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有些乡村已在村屯道路两边新移植了许多植物,如红树、挂花树,山茶花、香樟、三角梅等,移植时有的根部带着一个土坨,移植后有的还打着“点滴”。
资料二:河池环江县杨梅坳森林风景区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区,这里有超过二千多种植物,莽莽林海,一望无际,古木参天,松柏苍翠,高山越腾,南岭单竹,奇花异草。珍禽鸟兽,令人赏心悦目。清新扑鼻的负离子气息是人们对它的钟爱,其平均空气负离子含量在4万个/cm3以上,人称“负离子圣地”。请分析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1)资料一、二中下划线部分均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还有___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资料一中为了提高植物移植的成活率,进行带土移植是防止根尖的根毛受损。给植物打“点滴”时,针头应插入树木的___(填“导管”或“筛管”)部位,该结构位于树木的___部。
(3)绿色植物在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方面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绿色植物是通过___作用来维持大气中的氧气浓度。
(4)清新扑鼻的负离子气息使人心旷神怡,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
2024-01-3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7 . 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绿色植物是天然的碳氧平衡器,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B.涵养水分和调节气候
C.制造有机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D.为动物提供食物和生存环境
2024-01-2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防城港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50%,而建国之初,我国森林覆盖率降低至8.6%,2022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增至24.02%。森林犹如“绿色水库”,一万公顷森林保持的水分相当于一个300万立方米水库的储水量。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材料二   中国网2022年9月15日报道我国森林面积达2.27亿公顷,十年增长7.1%,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森林二氧化碳吸收量增长7.3%,达到每年8.39亿吨二氧化碳吸收量,相当于抵消我国汽车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材料三   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漠化。有些水草丰美、生机勃勃的大草原,由于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在狂风侵蚀下很快变为了荒凉的沙漠。
(1)材料一中,绿色植物通过___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该作用主要是通过植物的___进行的。
(2)材料二中,绿色植物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的___平衡起了重要作用;否则,大气中日益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导致___效应愈演愈烈。
(3)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我国草原上的植物资源面临着严重的问题,过度放牧导致的结果是___,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当怎样保护植被呢?请写出一条合理的做法:___
2024-01-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维持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可以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其它生物不可以
B.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着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2条途径,即燃烧和分解作用产生
D.绿色植物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023-12-24更新 | 14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如图所示,图甲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D代表生物圈内的生物,序号①~③表示生物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全球和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统计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表示植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图甲的生理过程中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有________(填序号)。
(3)由图甲可知,碳元素是通过生理过程________(填序号)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体的。
(4)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________。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同时也增加了________的排放。
(5)由图乙可以看出,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1963年至2019年均在逐年________(填“增长”或“下降”),我国2019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2011年基本持平,这得益于一方面国家出台政策保护植被,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和开发清洁能源来替代化石燃料,节能减排。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我国实现“碳中和”采取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