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综合分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室温下,为探究纳米铁去除水样中的影响因素,测得不同条件下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

实验序号水样体积/纳米铁质量/水样初始
5086
5026
50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0~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
B.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
D.其他条件相同时,水样初始越小,的去除效果越好
昨日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
2 . 通过电化学、热化学等方法,将转化为等化学品,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途径之一。请回答:
(1)某研究小组采用电化学方法将转化为,装置如图。电极B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

(2)该研究小组改用热化学方法,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_______
②反应Ⅲ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投料浓度均为,平衡常数,则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
③用氨水吸收,得到氨水和甲酸铵的混合溶液,时该混合溶液的_______。[已知:时,电离常数]
(3)为提高效率,该研究小组参考文献优化热化学方法,在如图密闭装置中充分搅拌催化剂M的(有机溶剂)溶液,在溶液中反应制备,反应过程中保持的压强不变,总反应的反应速率为v,反应机理如下列三个基元反应,各反应的活化能(不考虑催化剂活性降低或丧失)。
                 
V:                      
VI:            

①催化剂M足量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v与的压强无关               B.v与溶液中溶解的浓度无关
C.温度升高,v不一定增大               D.在溶液中加入,可提高转化率
②实验测得:下,v随催化剂M浓度c变化如图。时,v随c增大而增大:时,v不再显著增大。请解释原因_______

2024-02-02更新 | 219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浙江高考真题化学(1月)
3 .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绿色环保制氢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热电循环制氢”经过溶解、电解、热水解和热分解4个步骤,其过程如图所示。

①电解在质子交换膜电解池中进行。阳极区为酸性溶液,阴极区为盐酸,电解过程中转化为。电解时阳极发生的主要电极反应为_______(用电极反应式表示)。
②电解后,经热水解和热分解的物质可循环使用。在热水解和热分解过程中,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有_______(填元素符号)。
(2)“热循环制氢和甲酸”的原理为:在密闭容器中,铁粉与吸收制得的溶液反应,生成再经生物柴油副产品转化为Fe。
①实验中发现,在时,密闭容器中溶液与铁粉反应,反应初期有生成并放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随着反应进行,迅速转化为活性,活性转化为的催化剂,其可能反应机理如图所示。根据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的反应步骤Ⅰ可描述为_______

③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得Fe的转化率、的产率随变化如题图所示。的产率随增加而增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3)从物质转化与资源综合利用角度分析,“热循环制氢和甲酸”的优点是_______
2022-07-21更新 | 9605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4 . 为探究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以v(H2)表示),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NH4HSO4固体,v(H2)不变B.加入少量水,v(H2)减小
C.加入CH3COONa固体,v(H2)减小D.滴加少量CuSO4溶液,v(H2)减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研究某溶液中溶质 R的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 R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c(R)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5℃时,10~30min 内,R 的分解平均速率为 0.030 mol·L-1·min-1
B.对比 30℃和 10℃曲线,在同一时刻,能说明 R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对比 30℃和 25℃曲线,在 0~50min 内,能说明R 的分解平均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对比 30℃和 10℃曲线,在 50min 时,R 的分解率相等
2020-03-17更新 | 4669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
6 . 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a=6.00
B.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可能不变
C.b<318.2
D.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
7 . I.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500℃生成白磷,反应为: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10C+P4O10=P4+10CO,每生成 1molP4时,就有_____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I2溶液,使维生素完全氧化,剩余的I2用Na2S2O2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C6H8O6+I2=C6H6O6+2H++2I- 2S2O+I2=S4O+2I-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amol·L-1I2溶液V1mL,充分反应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剩余的I2,消耗bmol·L-1 Na2S2O3溶液V2mL。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量是___________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钠(KIO)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映: 2IO+5SO+2H+=I2+5SO+H2O,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0.01mol·L-1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mL0.01mol·L-1
Na2SO3溶液的体积VmL
H2O的体积/mL实验温度
/C
溶液出现蓝色时所需时间/s
实验15V13525
实验2554025
实验355V20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表中___________mL。
II.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5)铈(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CeCl3易发生水解,无水CeCl3,可用加热CeCl3•6H2O和NH4Cl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NH4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
(6)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3,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Ce3++____H2O2+____H2O= ____Ce(OH)4↓+____
8 . 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c(HCl)
(mol/L)
温度(℃)状态
12.025块状
22.530块状
32.550块状
42.530粉末状
A.4-3-2-1B.1-2-3-4C.3-4-2-1D.1-2-4-3
2019-01-30更新 | 467次组卷 | 3卷引用: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试题(上海卷)
9 .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实验室中现有Na2SO3、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答两种);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混合溶液ABCDEF
4mol/L H2SO4/mL30V1V2V3V4V5
饱和CuSO4溶液/mL00.52.55V620
H2O/mLV7V8V9V1010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_____,V6=______,V9=____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_____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_____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1-30更新 | 1574次组卷 | 13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部分(新课标全国I卷)
10 . 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
2NO+2CO 2CO2+N2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

时间/s012345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_______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____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
(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_____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缩小容器的体积
(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编号T/℃NO初始浓度
mol•L-1
CO初始浓度
mol•L-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g-1
2801.2×10-35.8×10-382
124
350124

①请在上表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________________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________________
2019-01-30更新 | 9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试题化学部分(浙江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