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天的世界史与以往的传统是有明显区别的,它十分强调要避免以“欧洲中心主义”作为观察视角。如何从若干其他观点中抽离,仅从世界史的观点来刻画这样一个漫长且无头无尾的19世纪的特征呢?在此谨慎地提出两个角度供参考。

角度一:19世纪是一个流动性增大的时代。

角度二:19世纪是一个解放的时代。

——摘编自于尔根·奥思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材料二   世界史从来都不可能以一种完全局外人的立场书写,比如说从火星的角度。写作者总是以某种方式将目光“聚焦”于某一处。但是,倘若这种聚焦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倘若作者从欧洲中心主义、美国中心主义、或伊斯兰中心主义的视角来书写,那么他所写就的,不可能是一部真正的世界史。同样,在真正的世界史写作中,关于自己的国家在世界史宏大关联中所处的地位问题,也不应成为作者强调的重点。当然,世界大背景下的民族史是无可厚非的,它是历史编纂学中一个合法的分支,但是人们绝不能将它与世界史混淆。

——摘编自于尔根·奥思特哈默《世界史,该如何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的任一角度进行论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如何正确看待世界历史的认识。
2024-01-0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等五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几乎所有的国内政治革命大体上都要经过这么一个周期,尽管具体表现形式可能有很大差异。由温和开始,继而是一个不断激进化的阶段,过了临界点之后便开始退潮并进入反动时期,期间将发生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反复较量,最后回到起点,并实现最初成果的巩固——这似乎就是革命的一般规律。”


(1)请以英国“清教徒革命”或法国革命为例概要写出其所经历的“周期”。
(2)谈谈你对这一“周期”的认识。
(3)你认为认识这一“革命的一般规律”的意义是什么?
2024-03-2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时代与思想。

古往今来,在不同的时代诞生了不同的思想,时代与思想的关系引人深思。

(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填写历史名词。
时代思想
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人们对和婆罗门教的不满,产生了佛教思想。
面对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产生了②思想。
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应运而生。
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是因为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束缚,于是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解答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
(2)将下列“思想”与其影响的“历史事件”相对应(填写字母)。

(3)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例,根据上述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思想与时代的关系。
2023-12-3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政治体制变革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蕴藏着宝贵的历史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英国)议会两党密谋,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夺取王位,从而实现了权力的交接。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也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这以后,国王的权力一点点丢失……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问题,非暴力竟将问题解决了。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治制度“实质上的变化”是什么,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采取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主化的道路有何特点?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治制度构建中的“妥协”表现在什么地方?
(4)综上,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
2023-07-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土地贵族守旧的地产经营管理方式导致其经济地位、政治特权、爵位等级和社会荣誉地位急剧衰落,他们的文学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如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李尔王》展示了一幅上流社会道德沦丧、社会崩溃的图景;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对于“羊吃人”的惨剧有过逼真的描述,“他们(贵族)拉倒房屋,毁坏城镇,佃农们被赶走……”

——摘编自肖先明《中世纪至近代早期英国贵族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文学形象的嬗变研究》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几个关键词概括16—18世纪英国贵族文学形象变化的原因。
(2)有学者在谈到18世纪英美政治体制时,认为美国总统是“没有君主制的国王”。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2023-07-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该运动17世纪从英国出现,18世纪法国成为运动的中心,尤其以法国三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最为著名。下表内容是三人的一些言论。

人物言论
伏尔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而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国家。
孟德斯鸠如果同一个人……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诉权,则一切都完了。
卢梭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才应该是国家的主体

材料二   启蒙哲人立足于理性主义,对于他们所栖身的世界展开了广泛深入批判。这股强烈批判精神,驱散了人们思想中的宗教狂热与迷信蒙昧的迷雾,塑造了追求自由的公共舆论。启蒙哲人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以科学研究人类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各门学科的兴起。启蒙运动不仅打击了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还改变了美洲的政治面貌。

——以上材料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法国三杰”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在18世纪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在思想文化上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启蒙运动“改变了美洲的政治面貌”的理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英国,大力倡导宽容精神的代表人物就是约翰·洛克。洛克不仅由于反对君权神授、捍卫自然权利和开创三权分立理论而成为西方现代民主理论的奠基人。而且也以提倡宗教宽容而确定了英国启蒙思想的基调。1685年,洛克在一封长信中说:“任何私人都无权因为他人属于另一教会或另一宗教以任何方式危害其公民权利的享受。他作为一个人而享有的一切权利以及作为一个公民而享有的公民权,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无论他是基督徒,还是异教徒,都不得对他使用暴力或予以伤害。”

——摘编自赵林《宽容·启蒙·革命》

材料二   1640年革命初期到1688年“光荣革命”前的几十年中。先是国王对议会采取不合作策略;继而是革命阵营内部各派政治力量之间互不妥协;再后是议会妥协过渡,君主专制复辟,博弈过程总是以零和博弈或负和博弈而结束的。最后在“光荣革命”中,国王、辉格党、托利党以及两党内部各派,对各方利益要求理性地加以综合权衡,并在关键时刻和问题上适时地作出必要而适度的让步,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正和博弈效果,完成了建立现代宪政的历史伟业。

——摘编自程汉大《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启蒙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I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特点。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材料二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认识。
9 . 通过民主运动的推动和传播,民主理论变成法律,这是近代民主化的一般历程。民主的思想理论制度化,是民主运动的目的之一。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利。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摘自《人权宣言》

材料三   美国革命者制定《联邦宪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独立宣言》所宣布的各项政治民主原则提供一个有效的保障……《联邦宪法》的制定者在热切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世界文明史》中册

材料四   1955年,美国黑人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从蒙哥马利市开始。当时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成为运动的领袖,他主张非暴力的斗争,在争取种族平等运动中享有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果。1957年,美国政府废除了许多不平等的种族歧视政策。

——《世界历史》


(1)在图1反映的斗争后,法国历史上哪个政治派别上台执政?爆发图2所示革命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有人称它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请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联邦宪法》是否对《独立宣言》所宣布的民主原则都提供了有效保障?请说明理由。材料四中美国黑人的斗争运动及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1-08-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四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妥协往往是一种解决政治纷争,促进社会进步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承袭了典型的喜欢妥协的传统,在社会问题上,他们考虑的是改良而不是革命。英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充满妥协的历史。

——摘编自(英)伯兰特·罗素《西方的智慧》

材料二   美国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并重,是通过许多“妥协”完成的。……如制宪会议就被学者们概括为“三大妥协”,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以及北部与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妥协精神在英、美、法三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表现。并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政治妥协的认识。
2021-01-27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