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在《太平广记》摘录的唐人笔记中,涉及到北方地区饮食共有86次,除了14次没有记载食品种类外,在其他72次中,面食57次,稻米8次。其中还提到“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虽无蓄积之资,然而亦无饥馁”。唐文宗开成六年(841年),日本圆仁和尚曾在长安食用胡饼,称“时行胡饼,俗家皆然”。长安辅兴坊胡饼店制作的芝麻胡饼最为有名。到了唐代,随着高足坐具的传入和流行,人们的就餐习俗由席地而坐的分餐制转而成为高凳(或椅)大桌的合食制。

材料二   茶叶的种植和饮用,在我国起源甚古,但一直主要集中在南方。到隋唐五代时,饮茶地区向北方及周边地区扩展。茶叶自江、淮转运而北,舟车相继,所在山积,品种和数量都非常之多,茶铺也在各地盛行,“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一时期人们煮茶、饮茶的器具也是非常精巧的。在西安和平门、陕西背阴村、山西繁峙、江苏丁卯桥等地都出土过银茶托莲瓣或葵花形的银茶托。饮茶这时已成了一种对玄远的文化意境的追求,凡心俗情,都在淡寂的饮茶的过程之中被一涤而尽。

——摘编自《中国风俗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饮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饮茶之风盛行的影响。
2024-01-1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Ⅳ)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与前代相比,唐代均田制下女性一般被排除在授田范围之外(不再授给永业的桑田),原本可以计口授田的奴婢、牛也部分被排除在外。由此可知唐代(       
A.土地公有制度遭到极大破坏B.女性进行移居相对自由
C.人地矛盾相较前代更为凸显D.庄园经济的规模在扩大

4 . 下表为唐宋时期主要水利工程的统计表,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陕西

河南

山西

浙江

江西

湖北

福建

31

11

32

44

20

4

29

北宋

12

7

25

86

18

4

45

金及同时期南宋

4

2

14

185

36

25

63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经济重心的南移D.水利工程的发展
2024-01-16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识宝传说是中国口述传统中延续时间最长的民间传说之一、这类传说内容的核心在于有人能从凡常之物中鉴识出罕见的奇珍异宝。

材料一   识宝传说在唐代非常繁荣。这类传说中,故事经常发生在长安、广州、扬州等地,宝物的持有者多为官僚、富豪,至少是书生之类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识宝者”往往是粟特人、波斯人、大食人等,他们慧眼如炬,识出了“传国宝珠”“破山剑”等价值连城的珠玉珍玩,还不惜重金买宝。

——摘编自程蔷《中国识宝传说研究》

材料二   明代以来,北方流行大量的“南方人”盗宝、“江西人”憋宝、“徽州商人”夺宝的故事——故事中的识宝人凭着自己的机灵甚至欺诈手段聚敛财富。讲述这些故事的北方人背后,无疑是异乡与本地、中心与边缘、对“本业”与“末业”认知差异的折射。这些故事中的宝物,大都是北方农村中本就存在但并不显眼的用物,如山西某地“水脉”幻化的顽石、庇佑河北抚宁风调雨顺的“金马驹”等。

——摘编自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识宝传说的繁荣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个角度概括识宝传说中人物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明朝时代背景分别进行分析。
2024-01-15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大湾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6 . 《唐会要·舆服上》规定:“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这说明(     
A.住宅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B.民居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
C.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D.民居建造体现居住地自然环境
2024-01-1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四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古城西安

随着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映,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城西安成为今年暑期旅游的热门城市。


(1)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定都于(       
A.大都B.镐京C.长安D.汴京

(2)下图为秦朝形势图,其都城咸阳(今西安附近)位于图中的哪一区域?(       
A.A地B.B地C.C地D.D地

(3)下列朝代中,以长安为都城的是(       )(双选)
A.商朝B.西汉C.隋朝D.元朝

(4)某旅游团来到古城西安,参观了以下景点。依据提示,选择与其匹配的简介。
A.秦始皇陵兵马俑B.姜寨遗址C.大雁塔进士题名帖D.唐玄宗的华清宫

①科举考试及第的见证                           
②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③原始农耕聚落的代表                           
④追忆开元盛世,缅怀盛唐景象之处(       
(5)王维在《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一诗中写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诗句,反映了唐都城长安是(双选)(       
A.中外交流聚集地B.市舶司管辖地C.经济重心所在地D.专制主义象征地

(6)汉唐时期,以长安为起点向西通往欧洲和非洲的贸易通道是(       
A.陆上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C.太平洋丝绸之路D.新航路

(7)综合本题信息,你如何认识古城西安的历史地位?请简要说明。
2024-01-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苏轼在《读〈开元天宝(713年~756年)遗事〉三首》中曰:“潭里舟船百倍多,广陵铜器越溪罗。三郎官爵如泥土,争唱弘农得宝歌。”据此可知,唐开元天宝时(     
A.科举制造成了官员的冗杂B.两税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C.交通便利使商品贸易发展D.社会风气受到佛教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巴蜀地区城市居民生活所需的农副产品、日常用品,乃至各种奇珍异宝,皆能在市场上买到,农村地区的手工业品、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输送至城市市场中。城市中居民大都脱离农业生产,生活所需多从专业化的“米市”“布市”中采购获得。各大城市中的夜市悄然兴起,在“市”以外各坊日渐散布商肆店铺。城市中还出现了大量的酒肆、酒楼,开设了大量的旅店以供住宿,不仅有许多官、私医生可为人们诊病,而且还设有药市或药肆等为居民买药提供方便。

——摘编自李映涛《唐代巴蜀城市商业发展特征浅析》

材料二   15~18世纪,英国伴随着城市经济的扩张,旧的国内贸易格局逐渐被打破,商业联系加强,跨区域长距离贸易迅速增多,大宗商品如羊毛、呢绒、谷物、畜产品等都在国内市场上大规模地跨区域流动,统一的国内市场最终形成。对外贸易主要贸易区由最初的欧洲拓展到东印度和美洲,到l8世纪英国对外贸易已经遍布全球各地。 1554~1680年间建立了 49 个股份制公司,至1695年,增加到150个。商店、交易所、客栈等灵活自如、方便及时的新的流通方式出现。伴随16、17世纪商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各种信用手段如借贷、汇票、期票、债券和抵押等都已流行。 17世纪中期以后,汇票也成为一种可转让的票据。18世纪时,信用是贸易运作的关键,许多公司的资产都是以信用结算而不是以现金结算,筹措资金也变得更加复杂。与此同时,政府也进行了公共财政改革,以发行证券与公债券来筹集资金。

——摘编自王瑞红《转型期英国商业发展及对商人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巴蜀城市商业发展的特征,并简评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转型期英国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10 . 下图所示为唐代女性不同的发髻。这可以看出(     
A.追求个性的审美风尚B.理学对妇女束缚的加深
C.艺术对自然美的回归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