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代分封制始于周武王克商之后,直至康王时还在继续实施。周代分封制首封夏商帝王后裔和吕尚等周室功臣,后又扩及秦、楚、肃慎等许多臣服于周天子的异姓异族部落。分封对象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夏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中华民族赖以发祥的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受封诸侯从周天子那里不仅得到了土地、部落民众和表示身份与权力的彝器等,还得到因地制宜的行政权和开疆拓土的军事征伐权。

——摘编自董恩林《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刘邦分封诸侯早在楚汉战争中便已开始,这是为了孤立项羽一方.壮大自己一方的势力而不得不进行的权宜之计。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分封的诸侯有赵王张耳、衡山王昊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萘、齐王韩信、韩王信。分封完后,没用几年时间,刘邦就将所封的大多数异姓王消灭了,并分封了十一个同姓王。刘邦的分封思想早已不是过去的了,而是秦末以来的新型分封思想:在天下统一的前提下,允许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实行郡国并行制。

——摘编自刘文超《试论秦末汉初的新型分封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周代分封制相比,汉朝分封制的不同之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政制由“质胜于文”进至“文胜于质”,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伸尼夫子称颂西周为“郁都乎文哉”,绝不为过。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部族民主”和联邦“共和”的成分也隐约可辨。此类政制均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集权与分权乃是一切国家权力统治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犹如广阔光系的两极。向心力与离心力构成一种弹性张力,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以此言之,“那县”与“封建”所包含的政治学意义,细究其潜在的权力资源,远远超越我们看到的具体历史,它具有更复杂、更值得研讨的许多内涵,需要我们去体味。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利弊。
2024-04-13更新 | 237次组卷 | 6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由于是以周王朝为核心的部族联盟灭掉了商朝,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由此形成了以“封邦建国,屏藩周室”为核心的分封思想。全国各地被成百上千个邦国所分割,他们虽然名义上有一个共主—周天子,可在邦国之内却独立行使统治权,兵役、劳役等事项周天子无权过问。而秦末汉初之时形成的新型分封思想,则是主张分封制、郡县制并存的一种政权构建方式。分封的诸侯国不再像西周的邦国那样保持行政上的独立完整性,总是或多或少地要受中央政权的干预与制约。此外,新型分封思想主张下的诸侯分封仅限于同姓子弟,而西周时期旧的分封思想则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功臣、先代贵族后裔。几十年后,“七国之乱”爆发,分封的诸侯国由此经历了大的转变。

——摘编自刘文超《试论秦末汉初的新型分封思想》

材料二   《史记·秦本纪》中曰:"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其国家的形态结构与夏商西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这是一种"中央二郡县,一元化的行政体制。全国境内的"多民族,被纳入郡县这样的行政管辖范围之内,由行政管理所带来的政治上的统合可打散乃至融化族群上的差异。郡县控制了地方,有利于集权和统一。

——摘编自王震中《“大一统”思想的由来与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封国制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郡县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一统”观念源自先秦,本意是天下诸侯皆统属于天子,“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此后,“大一统”成为中国源远流长的政治追求和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核心价值。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0-21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0-07-09更新 | 11365次组卷 | 63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我国疆域辽阔,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汉兴,把秦郡划小,将一郡分成数郡。汉武帝时,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十三个监察区,监察地方高级官员。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授予监察区长官州牧兵权、财权和政权,州变成了郡以上的一级政区,州牧渐成割据独立之势。坚持二级制政区是统治者的愿望,所以隋统一后,撤销郡级政区,重新简化为州县两级。唐承隋设两级政区,但安史之乱以后,作为监察区的道和藩镇结合,又形成州以上的一级政区。

材料四   为避免重蹈前代覆辙,宋初将地方政府恢复到州县两级,但同样陷入管理幅度太大的困难。为此,宋代统治者设置了高层政区——路,但不设路一级的单一长官,把路虚化。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宋代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行政区域。元明清三代都是国土广袤的大帝国,只能采用多级制的地方政府,如元代就形成了最多达五级的行政区划,但结果仍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自宋以后,古代中国历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大居正之制度”是指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与材料一所述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秦朝相比西汉地方行政区划有哪些变化?
(4)据材料四,指出宋代行政区划的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2019-05-0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北重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古代地方权利呈日益分散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般周制度论》

材料二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给,统治者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元代犬牙相入的原则走向了极端。清人储大文说:“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家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摘编自周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着《清史十五讲》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大居正之制度”是指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说明元朝行省划分体现的主要原则并加以评价。
(3)据材料三,归纳清代基层社会结构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设计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

(2)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郡县制的积极作用?

2018-09-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每逢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制度往往会发生根本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材料二   夫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以后,而甲午一战,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

——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2)根据该学者的观点,简述中国近代“自强运动”初期的主要表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自强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三   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安排,是以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构想为基础,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丰富发展,留下每代人智慧烙印的中国政治发展模式,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摘编自《民主与民生: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实现的?“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说明了什么?

10 .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材料二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跨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阅读图片和材料,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
材料三
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或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素,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龚不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少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包头九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