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8 道试题
2 . 《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材料表明
A.周天子与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
B.“礼崩乐坏”的局面开始出现
C.诸侯之间通过盟约来维系和平
D.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已经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2016-11-27更新 | 471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中国历史上的官员籍贯回避制度,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规定除京畿外,其余地方上至郡国守相,下迄县令、长、丞、尉,均不用本郡国人,这是明确规定籍贯回避的最早记载。唐代规定官吏不得在本籍及其邻近州县任职。宋代规定地方官不得在原籍任职,与本人或本家族有密切利害关系的地区,如本人或其父辈曾经生活过或曾任职、置有财产等地区,都在回避范围之内。清代进一步规定,即使待任命的官员,其籍贯与即将担任官职的地方,虽然不属于同一省、府、县,但二者相隔距离只要在五百里之内也必须回避。

——摘自吕建中《中国古代的人事回避制度及其意义》


材料二 人民信赖克里斯提尼是有原因的。这时正当僭主废黜后的第四年……他既成为大众领袖,第一步便把所有的居民化为10个部落,以代替原有的4个部落,目的是要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以便让更多数的人参加到政府来。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1)结合史实,说明西周时期为什么没有实行官员籍贯回避制度。结合材料一,分析官员籍贯回避制度的发展趋势和作用。
(2)材料二中克里斯提尼的改革措施,与中国古代官员籍贯回避制度相比,本质上有哪些异同点?
5 . 《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D.郡国并行制
6 . 《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
A.周王室日趋衰微
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
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
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7 . 《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载:“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营丘。”这段文字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
8 . 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分封制逐渐瓦解
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宗法制已完全崩溃
2016-11-27更新 | 353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史载夏王朝为当时各部落的盟主,只能以“封诸侯、建藩卫”进行统治。商承夏制,西周发展为全面的层层分封。当时已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有的都邑直属中央政权,有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高于王权,王权与神权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传贤”制强化了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
D.以王权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10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2016-11-27更新 | 359次组卷 | 5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