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周朝的分封制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的影响。
2023-11-2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周朝建立以后,为了稳定新征服的地区,实行大规模的“封建”。所谓“封建”,其本意是“封邦建国”。“封”的意思是累土,在两个部族交界处,垒起土堆作为标识,称为“封”。“封邦建国”既是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手段,又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再分配的方式。下列属于周朝“封建”的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B.郡县制和分封制C.内外服制和宗法制D.井田制和宗法制
3 . 阅读有关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文明的政治体制于西周初见成效……但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为“天下政局的两端”。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周秦之间为华夏文明的一大变局,随着宗法制日渐败坏,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王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三   秦汉帝国的建立,是华夏文明之一大变,实现了政治大一统,也推动了族群整合。“国人”本指西周时期列国统治氏族,后扩展为一国民众。泰并天下后,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整合“诸夏”,推动六国故民“秦人化”,力图塑造新“秦人”认同。这一举措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手段过于强硬,最终造成秦帝国的崩溃和新“秦人”认同的瓦解……直到汉武帝出现,其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前面皇帝的基础上,彻底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侵扰问题,致使汉朝民众民族情绪高涨,自我认同得到质的飞跃,从此汉朝国民不再以原先七国属地自称,真正意义上完全以大一统的国名为自我身份认同,凡玉下汉翅国七少所在,皆为大汉臣民。从此汉族就成为了华夏族的代称。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简析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转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凡天下汉朝国土之所在,皆为大汉臣民”的历史意义。
4 . 如表为西周初年齐鲁两国的受封情况。据此可知,分封制(     
齐国姜尚受封,在营丘(今山东淄博)建立齐国,对于违抗王室的伯侯之国,齐国有讨伐的特权,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文化政策
鲁国周公自己受封,命长子伯禽前往,在曲阜建立鲁国,附近的若干小国,都是它的附庸。受封时,分有“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A.以同姓宗族为受封主体B.传承周朝完备礼仪典制
C.体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目的D.使周天子直接控制地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识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萧公权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概括为两项,言简意赅:“秦灭六国为吾国政治史上空前之巨变。政制则由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则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第二项之中,实还包含有另一要项,即赵翼在《廿二史记》借“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所申述的由“世侯世卿”,改为中央政府任免的“流官制”。

——摘编自王家范《重评明末“封建与郡县之辨”》

材料二   在西周的存续期间,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都采取了有效的统治政策。如对西部管理贯穿西周统治始终,早在周文王的时候,通过“伐犬戎”“克密”“伐崇”基本扫除了西部的不稳定因素,并通过分封将这些地区纳入西周的统一之下。汉初在政治体制上部分地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但面对当时形势,又不得不重拾分封制。回顾汉初半个世纪的历史,即从公元前202年汉朝初立到公元前154年平定“七国之乱”,汉王朝一直为分封制所困扰,正如当代文学家吕思勉说:“封建者,过时之制也。汉初用之,虽一收夹辅之效,然其势终不可以复行。”

——摘编自尚绪芝《西周、汉初分封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重要的政治制度,并根据材料概括其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封国制有何相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商和西周通过朝觐、从征、出仕等制度规范并维系了王室与方国、诸侯的关系,这不同于之前各部间平等的联盟关系,形成了方国、诸侯臣服于某一共主的现象。这
A.削弱了贵族对政权的控制B.表明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萌芽
C.消除了原始民主制的影响D.推动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发展
7 . 商代的各个方国,大部分是由各个早期定居点和族群演化而来的旧有政权,而西周的诸侯国则大部分是由西周王室建立的。商王对方国的控制受到很大限制,而周天子的分封使得周王朝对诸侯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和行政建制上的保证措施,周天子与诸侯间形成的是一种较为固定的君臣统属关系。据此可知(     
A.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周天子实现了高度中央集权
C.内外服制加速了商朝的灭亡D.商周地方行政制度大同小异
8 . 有学者指出,西周政治带有深厚的贵族色彩,是一种“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从西周“共主”到秦朝“独制”,这一政治变化说明
A.宗法血缘关系已经消失B.西周王权势力不断衰微崩溃
C.社会政治体制发生异变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发生变化
2021-12-17更新 | 39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9 . 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授土”,同徒“授民”。对这一史实解释最恰当的是
A.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B.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C.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D.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10 . 西周初年,周天子“封邦建国”,推行分封制、不但将同姓子弟、异姓亲成功臣、旧邦之后分封在东方各地,后来又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国土”。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全面推行B.实现了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C.等级分明D.分封对象以同姓王族为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