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过考察中国古代历朝国号,有助于我们清晰把握中国古代从贵族社会到士族社会再到平民社会的历史脉络。

中国古代王朝国号由来统计表

阶段主要朝代国号的由来
第一阶段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以所在部落的名称作为朝代的名称。
商始祖契受封于商,以“商”来称其部落。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原为渭水流域部落名称,灭殷以后,以“周”为朝代名。
秦原为古部落,秦襄公救周有功封为诸侯;秦统一后,以“秦”为朝代名。
第二阶段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刘邦统一中国后,定国号为“汉”。
隋文帝杨坚之父被封为“随国公”。杨坚称帝,定国号“随”,后因“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高祖李渊传袭其祖父爵位“唐国公”,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
赵匡胤曾为后周宋州归德军节度使,960年赵匡胤称帝,国号“宋”。
第三阶段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有“大、首”的意思。
元末,民间有“弥勒下生”“明王出世”的传说。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国号“明”,彰显“明王”出世抗击暴元已经应谶。
清太宗皇太极把“金”改为“清”。按照“五德始终”理论朱明属火,有“以水克火”的意思,同时儒家追崇“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清”也有指代王政的美意。
(1)根据材料,归纳各阶段中国古代王朝国号命名的特征。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阶段国号命名特征的主要原因。
2024-05-1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据现存的西周册命金文可知,周王委派臣属的职事,主要局限在两个领域:一是对王室直属的群体或领地范围的管理;二是对臣属周天子的家族、诸侯的管理,主要是对各家族、诸侯国之间纠纷的调节和贡赋、劳役的征收,尚不涉及民事、行政等。由此可知,当时(     
A.内外服制度得到了延续B.国家治理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C.诸侯国独立性日益增强D.原始的民主传统仍存在影响
2024-05-1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周在封邦建国的同时,也常常将诸侯的部分家族成员留守王畿辅佐周王。如周公长子就封于鲁,周公次子一脉在王室累世任官。这种做法(     
A.实现了对诸侯国的有效控制B.破坏了宗法等级秩序
C.兼顾了周王室和地方的发展D.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2024-05-15更新 | 5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治史有“求异”和“求同”两种方法。“求异法”强调“同中求异”,即从“同”出发,用分析法求其“异”。比如研究新航路开辟后400余年的历史,我们首先理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共性特征,进而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市场开拓方式、市场形成程度的差异。“求同法”强调“异中观同”,即从“异”出发,用综合法求其“同”。比如研究20世纪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两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面临的不同挑战,从挑战的不同国家、不同形式、不同力度、不同结果等方面,归纳出20世纪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的历史走势。

请利用材料中的一种方法对中国古代史或中国古代史的某时段进行解读,提出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指明历史时段和采用的治史方法,论题明确,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14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初,高祖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以威天下。”太宗即位后,就“遍封宗子”问题征求意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遍封宗子”“不便”;魏征认为如果封建诸侯,会造成财政困难;李百药说封建会导致宗室间攻战相残。柳宗元在《过秦论》中列举秦朝“有叛民无叛吏”、汉代“有叛国,而无叛郡”、唐代“有叛将无叛州”,由此证明“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萧瑀认为:“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虽然分封制遭到大多数大臣的反对,太宗也明确表示“朕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己之亲也。”但贞观十一年太宗诏曰:“设官司以制海内,建藩屏以辅王室”,先后任命了21个亲王和14位杰出功臣为世袭的州府刺史。正如刘秩所说:“设爵无土,署官不职者也。”

白居易在《议封建论郡县》中认为周代封建诸侯而亡是因为“上失其道,天厌其德,非为封建之弊也”,秦无分封而灭是因为“群其毒,人离其心,非唯郡县之咎也”,汉代七国之乱乃“宠而失教,立不选贤,非独强大之故也。”“繇是观之,苟固其本,导其源,虽郡与国,俱可理而安矣;苟逾其防,失其柄,虽侯与守,俱能乱且危矣。”

——摘编自冯辉《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主要分歧。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任意一个主张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5-14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西周青铜器的出土范围北起内蒙古、辽宁,南到湖南、江西、四川,东起山东半岛,西到甘肃、宁夏,以陕西、河南最多。其中王臣铸作的礼器占比很大。诸侯国的青铜器也有所发现,但多属姬、姜两姓的诸侯国。材料可用于说明,西周(     
A.诸侯挑战王室权威B.宗法分封逐步弱化
C.政治制度特点鲜明D.政治经济中心转移
2024-05-13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西周青铜器的出土范围北起内蒙古、辽宁,南到湖南、江西、四川,东起山东半岛,西到甘肃、宁夏,以陕西、河南分布最多。其中王臣铸作的礼器占比很大。诸侯国的青铜器也有所发现,但多属姬、姜两姓的诸侯国。材料可用于说明,西周时期(     
A.宗法分封制的特点B.礼乐制度愈发规范
C.诸侯挑战王室权威D.政治经济中心转移
2024-05-13更新 | 2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西周盟誓的种类,包括建周过程中的战争动员盟誓、西周早期的分封册命盟誓和西周中晚期的诉讼判决盟誓等。此外,西周盟誓还形成了一套严格而复杂的程序,逐渐系统化、制度化。由此可见,西周的盟誓(     
A.促进了宗法分封的形成B.利于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基础
C.确保了政治秩序的稳定D.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完善
2024-05-1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天下”一词屡见于先秦典籍。《尚书·尧典》曰:“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诗经·小雅》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先秦的“天下”一词(     
A.具有国家的含义B.指汉族生活地区
C.区分内夷和外夷D.包含中国和邻国
2024-05-12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周人青铜器铭文内容中最有特色、最多见的是“颂扬”。西周中期以后的铭文中曾大量出现臣下对君主的颂扬以及属下对上司的颂扬,多见于册命赏赐。但后来,这种因册命赏赐而发的颂扬逐渐消失。材料反映出周代(     
A.礼乐制度逐渐消亡B.王权由强盛到衰落
C.青铜铸造业的变迁D.敬天保民思想丢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