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 道试题
1 . 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周代分封制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2016-11-27更新 | 523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二)
5 . “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6 . 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分封制的突出特点
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分封制的核心
7 . 《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
2016-11-21更新 | 1120次组卷 | 43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先秦时期主要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历史变迁过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2016-11-18更新 | 2904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2届浙江省海盐元济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