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治史有“求异”和“求同”两种方法。“求异法”强调“同中求异”,即从“同”出发,用分析法求其“异”。比如研究新航路开辟后400余年的历史,我们首先理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共性特征,进而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市场开拓方式、市场形成程度的差异。“求同法”强调“异中观同”,即从“异”出发,用综合法求其“同”。比如研究20世纪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两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面临的不同挑战,从挑战的不同国家、不同形式、不同力度、不同结果等方面,归纳出20世纪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的历史走势。

请利用材料中的一种方法对中国古代史或中国古代史的某时段进行解读,提出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指明历史时段和采用的治史方法,论题明确,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14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3-24高一上·重庆渝中·阶段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内涵在不断转换的重要词语。不同时期,“中国”一词的内涵也是不同的。如下表所示。

时期内涵
西周“中国”最初的意思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之地,与“四方”对称,是一个地理概念,伴随政治衍生。后“中国”指代古代华夏族聚居地域,主要指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
春秋战国中原周边的各个少数民族先后称霸中原,从而将“中国”的地理范围扩大。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已出现在众多史料中。
“中国”范围进一步扩大,“及秦始皇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

——据史宏波《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楚)
2023-10-30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晚期以来,黄河中下游静态的部落生活渐被战乱、征服和群体杀戮打破,华夏旧(早期)文明与国家由此产生。

从孕育到成熟,华夏旧文明跨越两千年。和同期的其他古代人类文明一样,它们都属于神权与王权合一、宗教主导的社会。如果一直延续下去,历史将充斥族群壁垒、杀戮与献祭。

但周灭商后,以杀戮和人祭为特色的华夏旧文明戛然而止,取代它的,是周公营造的新华夏文明。周公消灭了旧华夏文明及其相关记忆,打破了族群血缘壁垒,让尘世生活远离宗教和鬼神世界,不再把人类族群的差异看作神创的贵贱之别。这是华夏文明最彻底的一次自我否定与重生。

在三千年前的古人类文明中,只有华夏独自走出了神权的掌控,成为一个“异类”。这是一种过于早熟的世俗文明,一直持续到今日。

——李硕《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1-22高一上·重庆渝中·阶段练习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两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在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提出一个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修)
2023-07-08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中展开的,只有对疆域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治理,才能推动国家的存续和发展。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2-04-09更新 | 465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果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分阶段,可将春秋时期的分封制作为第一阶段,即所谓的封建制社会。接下来,秦朝建立了大一统的官僚帝制:“化家为国”。在此之前,各诸侯国是相对独立的君主国,“化家为国”之后,维护社会政治秩序成为整个大一统国家的目标之一。汉唐是官僚帝制成型时期,汉代建立了官僚体系,唐代进一步完善。北宋和汉唐又不太一样,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君臣共治,士大夫的地位非常高,而且台谏之风盛行。南宋时期是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走向封闭,并最终走向衰落的一个转折点。明清时期是我们国家政治的倒退时期。明代废相,开始抑制士大夫,搞专制;清朝完全是一种黑暗政治,和汉唐做法刚好相反,是“化国为家”,又全面倒退回了专制。

——摘编自姚洋《化家为国,是中国伟大的制度创新》


材料中有关古代政治特征提出了诸多观点,选择其中的观点加以阐述。(可选择任意一点或整体,可赞同,可反对,可提出新观点,得出结论。)(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中任选两个关键词,拟定一个论题,再补充一个相应的关键词,并对该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论述过程要运用所选择和补充的关键词,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上三幅图片体现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管理制度。任选两幅图,简析其代表的两个时期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年10月10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某一回革命。(要求:史实准确,表述清楚,条理清晰,层次 分明。)
10 . 周朝俨然是一个宗族和姻戚累世同居的大家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周朝的旧国当中,从没听说过是商朝的后裔,而唯一奉殷祀的宋国,却是周人所建。可知王子分封的事在商朝若不是绝无,亦稀有。但在周朝,则不然了。王位是以嫡长子继承的,王的庶子除在少数例外的情形之下(如王后无出,或嫡长子先死)都没有为王的资格,所以文王、武王的庶子都受封建国,其后,周王的庶子在可能的限度内也都或被封在畿外建国或被封在畿内立家。商、周间的这一大差异产生了以下两种重大的结果:第一,因为王族的向外分封,周朝王族的地盘比之前商朝大大扩张了,王室的势力也大大加强了,同时王的地位也大大提高了。周王正式的名号是“天王”,通俗的称号是“天子”。第二,王族的向外分封也就是周人的向外移殖,这促进民族间的同化,也就助成“诸夏”范围的拓展。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1)编写一幕发生在周代诸侯之间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商周政治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根据材料并结合商周对地方管理的措施,说明周朝是一个宗族和姻戚累世同居的大家庭。
2020-11-27更新 | 519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