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整合。

——百度百科民族融合

材料二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材料四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此后开辟的中外交通路线称为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4)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请问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谁?他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什么启示?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浏览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1)读图①、②,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地方管理的哪两种制度?
(2)读图③,这是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作用?
(3)读图④,与图③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最早发生于哪一个皇帝时期?
(4)结合图①②③④,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2024-03-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图是清光绪中期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的西周大克鼎。鼎腹内壁亦铸有铭文2段,共28行,290字,主要记录“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的内容。鼎高93.1厘米,重201.5千克,口径75.6厘米。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



(1)根据史料的分类标准,指出大克鼎的史料类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克鼎的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把大克鼎作为研究历史的证据应遵循的原则。
2024-02-1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始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一点也是不错的。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政治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
(3)据材料三,分析汉初的分封与周代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分封的后果及汉武帝采取的对策。
(4)综合材料二、三,从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变革实践的效果,谈谈给你的启示。
2023-11-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时空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维度,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踪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从图1、图2、图3、图4,四幅地图中任选两幅地图,判定其朝代、并说出3个判断依据。
2023-11-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周之同盟(会盟),异姓为后”,……然先同姓,次外戚,次功臣、故旧,星罗棋布,用作藩屏。而一族之势力,由此遍布寰区。一族之文化,由此广推于各地矣。……谓汉族统一中国,封建之制,实有功焉。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亡六国,并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它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秦朝统治者把“皇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号,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辏并进而归命天子。……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

——(西汉)贾谊《治安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贾谊的做法是要解决什么制度的弊端?此后的哪一措施达到了贾谊的目的?该措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又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用,管、蔡、都、霍、鲁、卫、毛、胁、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榜也。凡、蒋、邢、茅、胖、祭,周公之胤也。”荀子也指出:周初“立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从之籍记载来看,周之分封皆以土地为主,“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有地者曰君,反之,无地者当然也就不成其为君。

——摘编自梁颖《试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材料二   回顾起来,到将近公元前3世纪中期,秦开始了一项看似系统地否定帝国理念的战略。公元前256年,秦的统治者废止了一切帝国礼仪,实际上解散了帝国。十年之后,一位新的秦王一一始皇帝宣布,解体的帝国可以被替代。在后来25年中,他系统地孤立并征服了所有的敌对王国,并宣布他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他宣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换言之,以他为唯一的统治者,一个统一的中国就将享受和平与繁荣。”

一一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个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主要政治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代受封诸侯从周天子手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权力便是因地制宜、开疆拓土。周初分封,“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在各诸侯“并国”“开地”的过程中,周王朝的天下一统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扩展,达到空前广袤的程度。在分封制条件下,周天子与各地诸侯的君臣关系和天下共主的权威在整个西周时期一直到春秋初期都是实际存在的。

——摘编自董恩林《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一些实力较为强大的诸侯趁机割据一方,并以武力控制周边的中小诸侯,形成了自己的霸业。诸侯国内部权力下移,以臣弑君的事件频繁发生。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春秋后期,周王室更加衰落,无力维护“学在官府”的体制,私人讲学兴起。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招揽人才,一些大贵族还以养士竞争高下,战国四君子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

——摘编自杨共乐主编《从历史印迹中走来的世界(中国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代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代分封制瓦解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代分封制瓦解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分封制瓦解与百家争鸣的关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都存在着创新的可能也都需要创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大发展大创新时期。

材料一   寓封建(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二   西周宗族制度,到了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争,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而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评价分封制和郡县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023-11-0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春秋间,周天子除了直属的王畿以外,把土地、人民和统治权力分封给亲属和臣属,称为诸侯;诸侯又这样分赏给亲属和臣属,称为卿大夫;卿大夫又这样分赏给亲属和臣属。于是就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一系列等级。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就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战国时,各国普遍采用以粮食为官吏俸禄的制度,不再用封邑作为官禄,这样就便于官僚的任用和罢免。但是也还有些国家,在实行以粮食为俸禄的同时,仍然兼用田地的租税收入作为俸禄。例如齐国兼用“田里”作为俸禄,到离取时“收其田里”。

——摘编自吕思勉著《先秦史》

材料二   尽管汉承秦制,但在中央集权问题上,西汉前期和秦朝间的差别很大。尽管秦朝的统治者企图以国都为中心控制全境,但这对于汉朝前五位君主来说,却都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传统的学术观点倾向于强调秦朝和汉朝统治间的差别,并认为这是由于管理思想的差别所致,这当然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摘编自【美】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著《中国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领域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题中两个历史时期,就“地方制度建设”展开论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