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B

下图为西周克盉,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

铭文节选:王曰:“太保(召公),……大封乃享(供享),令(命)克(召公长子)侯于厦(燕)。


后武王封之(召公)北燕,在今幽州蓟县故城是也。亦以元子(嫡长子)就封。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1)材料中的两则史料,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A 属于_______史料,B属于_______史料。阅读史料,写出它们所共同反映的史实_______。结合所学,指出其所体现的西周政治制度及影响_______

材料二: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蕴含的政治智慧。

材料三:



(3)从材料三的史事中提炼两个主题,每个主题运用材料中的三则史事进行简要说明。
2024-02-0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何尊及铭文(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器物内底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文字)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破趣(cù)取办,无复常准。……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役悉省。”

——《资治通鉴》卷226

乾隆帝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表中①②③的史料类型。并任选两则史料,分别说明其历史价值。

材料二   晚清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努力探求救国之道。



(2)根据材料二,请将时间轴中①②所代表的晚清时期的探索补充完整。在四件大事中任选两件,分别说明其实践效果。
2024-01-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使广大荒野、森林的开垦成为可能。随着荒地的开辟,公田之外的私田扩大,超过了公田。“私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这使得农民增加了在“私田”上的兴趣,而不肯尽力于公田,导致公田日益衰败。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佃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


(1)材料一所述“公田”是指哪一土地制度。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2)概括材料二中“私田”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中和农业有关的措施(不得抄原文)。用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023-12-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0题) -天津专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咸,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谈谈你是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与兼并战争的?
2023-11-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治者通过创新制度、划分行政区等方式加强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传》昭公七年曰:“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昭公二十八年曰:“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周人这种新创的统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周代王权的地位,此时的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俨然是天下之共主了。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中央集权解决的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价值取向问题,以中央集权为主导,以皇权为最高象征,自秦朝始基本稳定延续两千年。中央集权的政治功能,其根本在于保障国家的版图统一,而国家的统一对百姓而言是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否则分裂必然导致内战,内战则导致百姓生灵涂炭。对于大版图、人口众、多民族、区域差异大的大国而言,维持统一无疑具有政治上压倒一切的优先性,也是任何执政集团先进与否的关键指标。对中华民族而言,郡县制的这一灵魂至今并不过时。       

——曹锦清等《郡县国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及其当代挑战》

材料三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魏晋南北朝
高层
政区
郡、王国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
政区
府、州直隶州、州府、直隶州
县级
政区
州、县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四   元朝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出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王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力过重的弊端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摘编自孟广耀《蒙古民族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代新创的统治方式的名称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代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2023-11-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   县大约于春秋中叶在楚国产生,当时楚灭掉其北部若干小国,将其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非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及其实施的目的和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在用人方式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的具体措施,并写出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以及秦朝统一的意义。
2023-10-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双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些出来以补不足 的地方),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褥礼仪,以朝 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 ……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 亲缘网络的伦理要 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从西汉前期郡的数目看,全国54个郡中,分封给诸侯王的有39个,中央 直辖那只有15个,其中还有不少公主和列侯的封邑。汉初的行政区分布如下:中、 西部少半地区是中央直辖郡,北、东、南大半地区是连成一片的诸侯王封地。从人口分布来看,据推测王国地区和中央直属地区的人口之比约为10:5.29。西汉前期 经济的发展绝不仅依赖于中央直辖郡县经济的发展,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王国地 区经济的发展。王国经济作为全国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如汉武帝时山东遭受水灾,百姓陷入饥乏之中,最高统治者立刻“遣使虚郡国 仓廪以振贫"。

——摘编自谭景玉《西汉前期诸侯王国经济的发展与影响》

材料三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 一个在一定程度上   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   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   “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主要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年实施郡县与分封并行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滑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嬴政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干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外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经过对匈奴、越族的战争后,秦的疆域,“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在这个广大地区内居住着各族人民,由于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并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秦王朝的建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此开始的政治、经济制度在以后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
(3)根据材料三,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的意义。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贵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

材料四: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论述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的作用如何?
(2)材料二中秦始皇设置的“若干行政区”主要指哪一制度?与材料一的制度比较,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汉初推行的政治制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023-10-1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   (西汉初年)以海内初定,子弟少(年少),激泰孤立亡(无)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

——班固《汉书·高五王传》

材料四   


材料五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周朝什么制度?周朝实施该制度有什么样的作用?
(2)分析材料二,结合图一指出秦王朝在中央和地力分别实行什么制度?结合图二和图三,分别概括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3)据材料三,概括汉初“大封同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4)根据材料四、五,指出汉武帝在国家治理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其作用如何?
2023-10-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