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政制由“质胜于文”进至“文胜于质”,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伸尼夫子称颂西周为“郁都乎文哉”,绝不为过。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部族民主”和联邦“共和”的成分也隐约可辨。此类政制均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集权与分权乃是一切国家权力统治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犹如广阔光系的两极。向心力与离心力构成一种弹性张力,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以此言之,“那县”与“封建”所包含的政治学意义,细究其潜在的权力资源,远远超越我们看到的具体历史,它具有更复杂、更值得研讨的许多内涵,需要我们去体味。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利弊。
2024-04-13更新 | 237次组卷 | 6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代分封制始于周武王克商之后,直至康王时还在继续实施。周代分封制首封夏商帝王后裔和吕尚等周室功臣,后又扩及秦、楚、肃慎等许多臣服于周天子的异姓异族部落。分封对象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夏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中华民族赖以发祥的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受封诸侯从周天子那里不仅得到了土地、部落民众和表示身份与权力的彝器等,还得到因地制宜的行政权和开疆拓土的军事征伐权。

——摘编自董恩林《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刘邦分封诸侯早在楚汉战争中便已开始,这是为了孤立项羽一方.壮大自己一方的势力而不得不进行的权宜之计。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分封的诸侯有赵王张耳、衡山王昊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萘、齐王韩信、韩王信。分封完后,没用几年时间,刘邦就将所封的大多数异姓王消灭了,并分封了十一个同姓王。刘邦的分封思想早已不是过去的了,而是秦末以来的新型分封思想:在天下统一的前提下,允许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实行郡国并行制。

——摘编自刘文超《试论秦末汉初的新型分封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周代分封制相比,汉朝分封制的不同之处。
3 . 从商周到秦朝是我国政治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

地理位置

同姓

今山西

同姓

今河南北部

同姓

今山东南部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商朝后裔

今河南南部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


材料三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1)材料一、二反映了商周时期的哪些制度?
(2)材料一所反映出来的政治制度的权利是什么和义务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朝政治制度有哪些?
4 . 【历史遗迹】

材料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文化情况简表

仰韶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龙山文化

齐家文化

时间跨度

距今

7000-5000年

距今

6000-5000年

距今

5300-4300年

距今

4500-4000年

距今

4200-3600年

特色文物

彩陶盆

玉龙

玉琮

蛋壳黑陶杯

铜镜

分布范围

黄河中游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黄河中下游

黄河上游

材料二

部分铭文释意:“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侯矢(cè)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宜侯夨簋瓒一陈…赐给你土地和人口。”

材料三


  部分内容释意:“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并里耶秦简予以执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
(2)分别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并简述其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由于是以周王朝为核心的部族联盟灭掉了商朝,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由此形成了以“封邦建国,屏藩周室”为核心的分封思想。全国各地被成百上千个邦国所分割,他们虽然名义上有一个共主—周天子,可在邦国之内却独立行使统治权,兵役、劳役等事项周天子无权过问。而秦末汉初之时形成的新型分封思想,则是主张分封制、郡县制并存的一种政权构建方式。分封的诸侯国不再像西周的邦国那样保持行政上的独立完整性,总是或多或少地要受中央政权的干预与制约。此外,新型分封思想主张下的诸侯分封仅限于同姓子弟,而西周时期旧的分封思想则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功臣、先代贵族后裔。几十年后,“七国之乱”爆发,分封的诸侯国由此经历了大的转变。

——摘编自刘文超《试论秦末汉初的新型分封思想》

材料二   《史记·秦本纪》中曰:"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其国家的形态结构与夏商西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这是一种"中央二郡县,一元化的行政体制。全国境内的"多民族,被纳入郡县这样的行政管辖范围之内,由行政管理所带来的政治上的统合可打散乃至融化族群上的差异。郡县控制了地方,有利于集权和统一。

——摘编自王震中《“大一统”思想的由来与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封国制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郡县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封弟叔锋于曾,封叔武于成,封权处手霍。”

——司马迁 《管蔡世家》

材料二: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 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条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在政治上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中的示意图,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概括该制度实施后出现的问题。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
2020-12-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篱,屏蔽周室。

——(唐)孔颖达

材料二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周公教姬诵(周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四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扦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

——柳宗元《封建论》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制度?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周初能够被“封侯”的主要是哪些人?
(3)材料三反映诸侯对周王有何义务?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诸侯对周王还有哪些义务?
(4)材料四体现了这个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0-07-09更新 | 11359次组卷 | 63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秦统一全国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政治制度,从皇帝及于中央朝廷,从中央朝廷下达到地方政权,形成一个结构严谨、完整的管理体系,并且直接影响以后各朝代的政治制度,从秦到清的政治制度一直是因循渐序地发展的。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的两大政治制度,并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 当时的进步性。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