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1 . 20世纪80年代末至1991年,一些报刊发表文章对支持民营和个体经济发展的人进行了指责,更有甚者呼吁中央要抓抓阶级斗争了。这反映出当时(     
A.改革开放面临抉择关头B.社会舆论迫切要求发展市场经济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急需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
2023-10-2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美国《时代》周刊在1979年1月份第一期将邓小平评选为1978年的“年度风云人物”,理由是他让一个封闭的共产党国家步入了新的开放之路,把邓小平称为中国四个现代化的“建筑师”。《时代》周刊这一做法(     
A.加速了中日正式建交的实现B.表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增大
C.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D.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3 . 1987年12月,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在深圳会堂敲响,深圳房地产公司以525万元拍出罗湖区一块面积为8588平方米土地的使用权,打破了国有土地没有价格和租金的传统意识。这一槌(     
A.实现了最深刻社会变革B.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C.有助于深圳进一步开放D.敲响了从经济到政治改革战鼓
4 . 国家治理制度的演变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


(1)指出下列中央机构示意图各自的朝代。

(1)                                                       (2)                                      (3)   


(4)                                                (5)                                          (6)


(7)                                                              (8)


(2)以图证史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下图可以佐证(     )(单选)
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D.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3)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良性发展的良药,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历次改革得失的分析,正确的是(     )(双选)
选项史实分析
A商鞅变法时,秦国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这一措施说明宗法分封制开始崩溃
B张居正自言:“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这说明吏治改革促进财政局面好转
C晚清政府推行的洋务新政、戊戌新政及20世纪初的新政,均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失败的原因在于均没有进行思想动员
D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各民族的交融;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90年代,进一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这些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是它们都顺应时代潮流
A.AB.BC.CD.D
2023-10-1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1980年,位于西安的陕西综合勘察院于开始尝试企业化管理。该院改变过去那种“菩萨庙中坐,静等香客来”的作风,多方联系任务。至当年11月,该院已完成国家部委的245个工程项目。全院提交的勘察成果优良品率达到98%。上述改革反映出(     
A.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展开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2023-10-16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和改革都是人类改造社会的重大变革,都是历史前进的动力。不同的是,革命要彻底摧毁旧的上层建筑,构建与新生产关系相配合的新的上层建筑,如新国家政权、新社会制度、新的思想文化等,使社会进步出现飞跃。改革则是改善或改良原有的生产关系,调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如为社会创制新政策、新目标、新体制、新结构、新观念、新方法等,使社会发展从停滞、僵化中重新起飞。革命还是改革,必须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才有可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摘编自任重《试论改革与革命的辩证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西方的相关历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7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为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恢复了名誉,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这主要是为了(     )
A.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B.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错误
C.恢复市场经济的活力D.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8 .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为了“诱三晋之人”,商鞅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维新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社会上反对势力很大。裁撤闲散衙门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庸官极端仇视变法,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一些对变法主张不满的大臣,更是对康有为和梁启超充满仇恨。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重要社会基础。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维新变法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及变法虽败犹存的意义。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2018年1月1日,习近平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


(3)结合所学概括改革开放40年我国对内经济改革“开路”、“架桥”的主要历程,并指出指导“开路”、“架桥”的思想路线。
9 .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方面的关系;强调对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暴露的缺点和错误,要引以为戒。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①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新的重要认识②认识到苏联对我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错误
③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全面又深刻的反思④对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探索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10 . 1978年9月,李先念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口号。陈云也认为“在计划经济的前提下,搞点市场经济作为补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是个补充,但不是小补充,而是大补充……要竞争一下”。以上相关主张表明(     
A.改革开放政策已经稳步推行B.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开始提上日程
C.突破现有经济体制势在必行D.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得到广泛认同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