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图四与图五指出在过渡时期,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哪两次重大变化?两次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失误是什么。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材料三所说农村经济体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体制的推行为什么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2016-11-18更新 | 4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重要地位。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中央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转变为国营企业B.合理调整工商业
C.扩大企业自主权D.全行业公私合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不法资本家恶意哄抬物价,为了平抑物价,新中国进行了
A.没收官僚资本B.合理调整工商业C.“五反”运动D.“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新中国建国之初,为加强财经管理,中央人民政府决定重点解决
A.对民族资本赎买问题B.工商业的合理调整问题
C.机关企业干部贪污和浪费问题D.中央财政收支脱节问题
2016-11-18更新 | 90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一中2010级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文综历史
5 . 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合我国情况的。”体现毛泽东上述思想的政策是
A.“三反”、“五反”运动B.工矿企业民主改革
C.合理调整工商业D.实行公私合营
2016-11-18更新 | 8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