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47—1952年全国土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这些措施的贯彻
A.推动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B.有利于国家工业化顺利开展
C.扭转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
D.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
2019-05-14更新 | 1052次组卷 | 24卷引用:重庆市清华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时规定:被接管企业的人员及其职务、生产组织管理机构、工资福利待遇制度,一般不立即加以改变。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使新政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B.探索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C.保存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D.有序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 .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这一规定
A.无法适应后来工业化开展
B.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C.体现了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D.适应了三大改造的需求
4 . 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3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五倍多。这一现象反映了
A.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已经全面完成
B.“一五”计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C.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被提上日程
D.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2018-05-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历史试题
5 . 下表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农村土地和人口关系的变化。表中数据的变化体现了
内容1950年(%)1954年(%)
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85.545.292.191.4
富农、地主14.554.87.98.6

A.小农经济历史终结B.农业合作社建立C.现代农业开始起步D.土地所有制变迁
6 . 阅读下表,可以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有
无锡市某村农民与合作社供应关系情况表

①1950年该村开始社会主义改造 ②农民日常生活与合作社联系密切
③该村农业合作社呈现发展趋势 ④农业合作社已在全国推广普及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1952年,各种所有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占19.1%,合作社经济占1.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占0.7%,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占71.8%。据此可知中国当时
A.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B.社会主义改造已开始C.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D.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
2016-12-12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人把辛亥革命后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个时段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两个春天”。“两个春天”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相对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B.政府政策的有力推动
C.列强侵略瓦解了自然经济D.倡导国货运动的影响
9 .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整农村生产关系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D.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2016-11-27更新 | 870次组卷 | 15卷引用: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通商口岸特别是内地通商口岸大量增设,为外国资本打开了倾销工业品的新市场和掠夺农产品与土特产品的新区域。轮船和铁路运输发展,形成新的交通运输网,缩短了内地农村到通商口岸的运输距离和时间,降低了运输费用。新式工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豆、桐油、芝麻等农产品的工业用途和销售市场扩大。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增长情况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68.5
87.4
111.4
127.9
农民消费品购买力(亿元)
65.3
80.7
102.1
117.5

建国初期,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人民政府将疏通工农产品流通渠道、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措施。打开农村土特产品销路以疏通流通渠道。
同时,收集农村对工业品的需求信息,带工业品下乡,打开工业品的农村市场。由此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城市工商业由此获得了原料和销路。这对刺激工商业恢复、增加财政收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根据材料二,概括促使19世纪末中国农业生产发生变化的因素,并说明上述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2)比较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的异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农民购买力增强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