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清时期,中央政府致力于在土司地区实施教化,使土司阶层和辖区民众懂得“三纲五常之道”。在杨氏土司经营数百年的播州(属贵州),经过教化后,“士愿而好学,女贞而克勤。及入清朝,士风尤盛,人才间出。士质而有文,民朴而易治。崇尚气节,不耻贫贱”。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理学观念传播固化了民众认知B.社会稳定依赖于儒者的责任感
C.儒学教化消弭了阶层之间矛盾D.主流思想弘扬有利于国家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据统计,1982-2021年间美国先后退出了17个国际组织或国际条约,其中存在退了又返、返了又退的情况,比如美国二进二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反映了美国(     
A.对世界的控制在减弱B.主导的世界秩序崩溃
C.灵活利己的外交本质D.在主动适应多极世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南方是指经历了非殖民化、冷战和冷战后全球化,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赢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并在百年变局中浮现出来的全球性新兴经济与政治力量。

全球南方国家共有殖民化与非殖民化时代的历史记忆,它们“遭遇”过西方现代性的冲击,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又在非殖民化进程中持续“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联合国为基石的战后国际秩序彻底否定了殖民扩张的合法性,全球南方的前身“第三世界”在非殖民化进程中,追求独立并按照现代民族国家的方式组织起来。

全球南方的浮现过程中,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上追求战略自主,其立场不受意识形态所左右。广大全球南方国家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拒绝参与西方大国主导的对俄制裁与孤立。诞生于“万隆时代”的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组织仍然存续,一些新的磋商机制也在不断产生与拓展。这些国家试图充当整合南北政策的桥梁角色,越来越强调自己的文明国家身份。可以说全球南方的浮现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处于不断演进之中。

——摘编自李东琪《全球南方的源流辨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全球南方”浮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球南方”浮现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南方”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表是1924~1936年中国电力企业分布情况统计(局部)。这一时期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单位:家

省区

1924

1927

1936

江苏省(含上海)

61

58

107

浙江省

34

27

109

河北省(含北京)

25

21

17

广东省

16

15

36

东三省

13

31

山东省

13

13

23

湖北省

12

1

218

福建省

11

11

29

其他

34

43

合计

219

231

461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B.优化了国民经济的产业布局
C.推动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D.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2024-05-07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冲刺历史试卷
5 . 有学者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全球化成为特定的‘美国式’的世界秩序的威胁,世界出现了多中心现象,‘这些中心并不仅仅是政治中心,它们可以是法兰克福或好莱坞;有些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特定的有形的地点’。”该学者意在说明(       
A.世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B.知识经济受到各国重视
C.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多极化D.欧洲经济领域合作加强
6 . 下图所示是名为《管窥1787》的漫画。画面中间的马车有“康涅狄格”字样,马车上堆满钞票,因不堪重负而逐渐在泥沼中下沉。在拯救这架马车过程中,马夫高喊:“先生们,由于你们在驱动上的分歧,这架机器正在陷入泥潭”。下面有三艘商船,配有文字:“从康涅狄格州到纽约,每年需支付40000英镑。”该作品揭示了当时美国(       

A.工业革命推动了国家结构的调整B.掌握政权的保守派忽视了人民的愿望
C.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分歧不可调和D.用制度消解联邦与各州矛盾的必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公元前6-前4世纪,古雅典的监察体制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公民大会,它既是国家权利机构,同时也随时可以对行政官员实行弹劾和惩罚;二是五百人会议,它承担着对国库、国家印玺和政府官员进行监察的职责;三是陪审法庭,对行政官员的活动实行监督。这一监察体制(     
A.体现了贵族寡头的特征B.有利于提升监督的实效
C.反映了民主政治的弊端D.会导致政出多门的弊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面为1978~2007年中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图。据此可知,该时期我国(       

A.农业发展水平长期滞后B.工业生产形成完善体系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国民经济结构严重畸形
2024-05-05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冲刺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克利斯托弗·哥伦布(1451—1506)是意大利航海家,他在15世纪晚期一心一意想找到去东方的新航路,并为此制定了一个海上探险计划。他计划从西欧出发一直向西航行,目的地是东方的中国、日本及印度。哥伦布的这个计划是建立在对于地球距离的错误估计上面的。他所依据的估计有二:第一是马可·波罗对于亚洲东西两端之间的距离及对于日本与亚洲大陆之间的距离的估计(他估计为1500英里),而这两个估计都是错误的,因为估计得过多;第二是托勒密对于地球周围长度的估计,而这个估计又过小。他由此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西欧经过大西洋到日本去的距离不足3000英里,向西航行是西欧到亚洲去的捷径。

这里出现一个既饶有趣味又耐人深思的历史“假若”的问题:幸亏哥伦布作了错误的估计,假若他估计正确的话,他一定不会向西航行,从而也就发现不了美洲新大陆。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是超越身当其事的历史人物的估计。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是超越身当其事的历史人物的估计”这一观点。(要求: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1《宋史·选举志一》记载:“景德四年,命有司详定考校进士程式⋯⋯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復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

浮票(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藏)

史料2   浮票是古代为确认考生身份,防止替考作弊的一种核验票证,上书考生姓名、试场座次、弥封编号等信息。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设立之初只是个单纯的培养西方语言人才的机构。但当时读书人的最终目标是入仕为官,只有将接受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按传统的取仕途径授以官职,才能选拔到洋务运动所需人才。因此,清廷对同文馆毕业学生的升迁作了明确的规定,如京师同文馆规定:“大考绩优,可授七、八,九品官。在馆绩优学生,固有随时派充总署翻译,或赴有关衙门差委,或分赴各省任职,或随使出洋,或担任教职,出路不一而定,其七品官大考两次,可以投为主事”,新式教育选官从此开始。

——摘编自逯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的两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选官制。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