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巴黎公社起义后,巴黎机械工人工会和冶金工人协会向公社传达的一份原则指示声明,公社治下的“平等”不是空洞的字眼,其目的是“在经济上获得解放”,而这“只有把全体劳动者联合起来”才能实现。这一主张(     
A.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B.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彰显了政权的社会主义理念D.促进了工农联盟关系巩固
2024-01-28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两汉颁布察举贤良诏令共四十二次,其中提到“直言极谏”的,多达二十一次。此外,汉宣帝还创立了“上封事制”,鼓励群臣通过“密奏”直接上书皇帝,秘密参与国家大事。这些制度的建立(     
A.突破了宰相对信息的垄断B.剥夺了三公九卿的行政权
C.利于弥补中枢决策的不足D.有助于朝堂议事的民主化
3 . 有学者认为,在政治方面,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并使用人牲;而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建立了调节人际关系的礼乐制度。这一变化表明,西周时期(     
A.专制君主的权力出现异化B.治国理念趋于理性
C.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D.宗法意识日趋淡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主要有关国家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时间表

国家宣布废除奴隶贸易法律生效时间宣布废除奴隶制法律生效时间
英国18071808.1.118331834.8.1
法国1792181818481859
美国18081865
葡萄牙183618581878
西班牙18201878

——摘编自郑家馨《殖民主义史:非洲卷》


概括材料中的信息,联系世界近代历史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加以说明。(要求:提出不少于两条信息,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2022-05-06更新 | 1098次组卷 | 71卷引用:云南省大姚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代宰相的委任和权力都建立在一种很强烈的“私”关系上,最亲密的是血亲,其次是姻亲,再次是有恩于皇帝的旧臣(甚至是宦官),最后是皇帝信任或合意的其他人。这反映出唐代(       
A.选官制度需要完善B.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异变
C.“家天下”观念浓厚D.贵族政治影响统治秩序
7 . 戴高乐可谓开了一个时代的先河,以后法国第五共和国的总统们不管政治观点如何,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戴高乐的对美独立政策,向美国霸权提出挑战;同时向发展中国家暗示在西方除了美国方式还有另一种政策存在,并积极充当它们的代言人。这表明
A.戴高乐企图争夺世界领导权B.美苏两极格局宣告解体
C.法国逐渐倒向社会主义阵营D.资本主义阵营发生分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就材料间的关联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9-0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适应西北用兵之需
C.巩固君主专制D.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2020-12-13更新 | 274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7届云南姚安一中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 1941到1942年,在敌伪顽的联合进攻与封锁下,根据地的面积缩小了1/6,人口和军队减员严重,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都发生极大困难。中共中央号召军民,自立更生,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部队展开。1941年春,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进了荆棘丛生的南泥湾,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除了垦荒、发展农业外,还创办了纺织厂、肥皂厂、造纸厂、磨坊、油坊、盐井等。经过奋斗,粮食也做到了全部自给,并向边区政府上缴粮食。原来的荒原被改造成了“陕北江南”。

毛泽东及时总结军队大生产的经验并推广到各根据地。大生产运动使解放区军民战胜了严重物质困难,人民的负担减轻,收入增加,生活得到了改善,这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大生产运动也增强了解放区党、政、军、民的团结,培养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造就了一批经济工作干部。

——摘编自陈旭麓《五四后三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生产运动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生产运动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