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以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民族主义,即五族共和。这一时期(1912~1928年)的中华民国国旗也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表示五族共和之意。

——摘编自杨梅《中华民族概念在民国教科书如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念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原因。
2024-01-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29年7月,中共闽西一大的《政治决议案》指出,只要不打击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同年12月,中共鄂豫边区一大指出:“豪绅地主的商店不没收,采用估价罚款的办法”,“对中小商人和富农经济”也“绝不能妨害”。这表明当时中共(     
A.力图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探索苏区经济发展道路D.动员社会各界参加抗战
2023-12-04更新 | 202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五代时期,枢密使一职先是以宦官充任,曾一度左右宰相任免,后多为武将,权倾将相。北宋时,宰相和枢密院各掌文武二柄,彼此牵制,只有当战事爆发时,宰相才会兼任枢密院长官。宋朝统治者此举意在(     
A.削弱宰相权力B.加强中央集权
C.防止权臣乱政D.提高行政效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语言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能够对社会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深刻影响词汇的变化,从词汇的变化中又可以捕捉到社会发展变化的诸多信息。

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

   流行词汇
18401912师夷长技   洋布   洋火   兴民权   革命……
19121949共和   约法   民主   科学   实业救国   她……
19491978列宁装   三大改造   人民代表   粮票……
1978年以后专业户   乡镇企业   村民委员会   股票   互联网……

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这一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2022-05-10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铁路设施大大破坏了传统的运输体系。两条老的南北干线(大运河和从汉口到北京的陆路)在与铁路的竞争中失败,成千上万的船夫、车夫、客栈店主和商人失业。随着南来的贡米运输在1900年变成现金支付,大运河差不多就成为了明日黄花。这种现象
A.反映传统运输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C.揭示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深层原因
D.表明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6 .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清代)大一统帝国的地方管理方式并非如史书中列出的(行政法度)那样名实相称,那些与宗法制度联结紧密的伦理网络才是国家统治的真正秘诀。他意在强调
A.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确立B.宗法关系渗透到基层社会
C.清朝地方治理行之有效D.文化认同有利于社会治理
2022-05-09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以下有关中国古代选拔官员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2022-01-05更新 | 511次组卷 | 70卷引用:2011届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中学高三模拟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罗马法规定:“如果从某处向人们经常通行或逗留之地投掷或倒泼某物,针对居住在那里之 人,我将给予双倍于他所造成的损害之诉。"法学家涅尔瓦认为,在一个很明显是因为空气污 染现象而变得很难闻的地方,应该适用一般禁令,即“禁止在公共场所及道路上的一切施 工"。这表明罗马人
A.对环境卫生的治理严格B.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C.强调私有财产的合法性D.已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9 . “麦卡洛克诉马里兰州案”是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个著名案例。1819年马里兰州向第二国家银行在该州的分行征收每年1.5万美金的税款,分行出纳员詹姆斯·麦卡洛克上诉至最高法院,经最高法院裁定,最终判决:“马里兰州并无权向国家银行征税。”此判决主要体现了
A.三权分立原则B.权力制衡原则
C.民主共和原则D.联邦制原则
2020-11-1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30年代,天津《大公报》公开呼吁:“当兹中国将整个的被日本军阀摧残吞并之时,为民族生存计,为中山主义计,政府必须抱与民更始之决心,另辟和平解决赤祸之路”,同时期的《国闻周报》也称:我们希望以对外“镇静”工夫来对内,以对内强硬态度来对外。这说明“政府”
A.遭到媒体舆论的谴责B.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
C.及时调整了内外政策D.表达了自卫抗战之决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