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有(     
A.从禅让到世袭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C.从礼治到法治D.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2022-10-09更新 | 128次组卷 | 77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做法( )
A.表明了春秋时期宗法制度的崩溃B.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C.遵循了周代的宗法制度精神实质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2022-03-03更新 | 132次组卷 | 3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学者统计,唐代官员科举出身的大约占15%,而北宋这一比例大概为40%。范仲淹、欧阳修等不少名臣将相都出身于普通平民家庭。这反映出北宋时期
A.官僚制度比唐代完备B.阶层的流动相对频繁
C.科举考试始设进士科D.重文抑武的风气明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终明一代,内阁是一种畸形的、变态的组织。一方面内阁无其名而有其实,客观上、事实上成为最高决策机关;另一方面,内阁长期处于临时性机构的状态,它不是一个法定机关,而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内阁的这一特点是明代(  )
A.帝王疏于政事的结果B.官僚体制完善的产物
C.君权恶性发展的表现D.内侍阶层崛起的标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宗法制的基本法则B.财产继承的原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
2021-09-17更新 | 1223次组卷 | 73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49年8月,新政协筹备会各单位首席代表座谈会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讨论新政协代表名单。毛泽东看到参加新政协的单位,人选和各项统计册后风趣地说,那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天书”。这表明,新政协代表名单
A.深得民众欢迎B.由地方产生C.需要慎重对待D.具有广泛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实行特奏名制度。在科举考试正式录取之外,录取数次应举不中的老年士人,他们与正式录取的士人享受同等待遇。这一制度
A.保障公平根治选人不当B.完善科举严格考试程序
C.传播理学促进教育发展D.笼络士人扩大统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合奏《复议新政折》,主张大力派遣留学生,加速培养新政人才,清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1903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宣布给留学归国人员以正途出身(等同于科举及第)。这说明清政府
A.想彻底改革政治经济制度B.开始正式培养翻译人才
C.鼓励留学生学成归国D.迫于列强政治方面的压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皇帝便只有偷懒,把政权交付与内阁,内阁慢慢地重起来。不过内阁权虽重,而他们的官阶还是低,仍只五品……所以明代内阁大学士,就官制论,绝不能和汉唐宋的宰相地位相比论。”材料认为明代内阁
A.由前代宰相演变而来B.地位受皇帝素质左右
C.具有权重职轻的特点D.标志皇权强化至顶峰
10 . 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指出“僭主政治要依赖农民和市民的支持,在雅典也就是山地派和海岸派,这些公民的总体不论其阶级出身如何,构成了城邦国家的实体,并将公民这一概念牢固确立”,这表明
A.雅典民主是超越了阶级的民主B.僭主政治的基础是农民和市民
C.城邦制国家公民的概念模糊化D.僭主政治蕴含了一些民主因素
2021-08-24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