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上,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与十周年时期的文章相比,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在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上,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与表中的前两个时期的文章相比,更突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产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五十周年的纪念讲话,又增加了什么新视角?结合上述材料内容,请你较为全面、客观的表述抗日战争的性质。
(4)上述材料说明,在研究、评价历史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015-08-1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5月质检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实际上是分成两个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二部分是1919年5月4日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我看来,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事件。……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启蒙。……个性解放和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调,大批青年投入其中。……五四运动本身也像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充满了爱国激情。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也起来了,你不跟着走就是卖国贼。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37年5月,纪念“五四”运动十八周年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潮。许多知识分子著文强调此次运动是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希望发扬“五四”自由讨论的传统,把思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当时张申府在《什么是新启蒙运动》一文中强调:凡是启蒙运动都必有三个特性。一是理性的主宰;二是思想的解放;三是新知识新思想的普及。历史上的启蒙运动尤其在于反封建、反盲从、反权威、反传统。因为这样子,所以凡是启蒙运动必然反迷信,反武断,反盲从,反权威,反传统。而历史上的启蒙运动尤其在于反封建。……但在内容上,今日的启蒙运动与从前的一些启蒙运动,也显然有所不同。比如,就拿五四时代的启蒙运动来看,那时有两个颇似新颖的口号,是“打倒孔家店”“德赛二先生”。多年的打倒孔家店,也许孔子已经打倒了,但是孔家店的恶流却仍然保留着、漫延着。至于科学与民主,本都是客观的东西,而那时的文人滥调却把它人格化起来,称什么先生,真无当于道理。就今日而言,我认为对这两口号至少都应下一转语。就是:“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观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在新启蒙运动中张申府提出“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这一口号的原因。

(3)与五四前期相比,材料二的“新启蒙运动”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启蒙运动的认识。

3 . 图是2006年为纪念工农红军长征胜利而拍摄的《我的长征》的电影海报,这一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A.50周年B.60周年
C.70周年D.80周年
2011-10-25更新 | 4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卷
4 . 2011年是辛亥革命l00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纪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2010年10月,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在筹划过程中,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展开了举办权的大力争夺。
材料三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材料四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 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
(2)如果你作为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武汉、南京你支持哪一个城市举办?为什么?
(3)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
(4)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继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
2011-05-30更新 | 3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5 .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说:“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立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这不但是各国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政体”。该设想(     
A.得以在南京临时政府中实践B.传统文化与宪政思想并行不悖
C.体现孙中山制度创新的努力D.导致国民政府宪政的最终失败
6 .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第9号布告,申明“现本政府特举行募集短期的‘革命战争公债’六十万元,专为充裕战争的用费”,并规定“公债利率定为周年一分”,且郑重承诺,“本项公债规定半年还本还息,以1933年1月起为还本息时期,届时本利同时兑还。”这一做法       
     
A.利于调动民众参与革命的积极性B.配合红军实现了战略转移
C.缓解了日军对革命根据地的破坏D.推动了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2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行“美国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学术论坛”系列学术报告会。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白建才教授应邀做了题为《苏联解体30周年:美国的冷战战略与苏联解体》的学术报告:苏联为什么会在1991年解体呢?苏联解体后,各国学术界都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几种代表性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十月革命“原罪说。这种观点认为,十月革命本身是一个早产的革命。当时俄国还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所以是这场革命搞得太早了,苏维埃共和国最终必然要解体。这是在俄罗斯和西方比较盛行的一种观点。第二种观点是斯大林模式失败说。高度集中的集权统治和计划经济体制,这种模式最终必然要走向失败。这是第二种比较流行的观点。第三种观点是民族矛盾说。这种观点认为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苏联长期实行大俄罗斯主义和民族同化政策,导致苏联的民族矛盾非常尖锐。到一定的时间,随着那些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他们要脱离苏联,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第四种观点是帝国必然灭亡说。这种观点认为苏联是一个大帝国。它和历史上所有的帝国一样,由于无限的扩张,背的包袱过重,自身的实力难以承受,最终必然要解体。还有“和平演变说”“美国遏制说”和“历史合力论”等等。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选取一种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9-23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强力反腐、依法治国是2014年国家的顶层设计,也成为街头巷尾老百姓的热议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古代的选官和监察

材料一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日状元或状头。……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来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摘自《百度百科.科举制》

材料二   ……所以说无约束的皇权是万恶之源,无论多么缜密的监督网络,如果漏掉了皇帝这条最大的鱼,监督体系最终都会变成一种摆设。而当监督体系完全失效之后,就是新的一轮农民起义、王朝更替。……然而曾经强盛的明王朝,同样也因官员的腐化走向了灭亡,并没有逃脱封建王朝历史轮回的命运。其兴也吏治,其败也吏治,实在是值得我们深思。


——《浅析明朝监察制度的成败》

探究主题二西方的法律制度

材料三     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材料四     法国真正步入民主宪政的轨道是从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开始的。……1875130日,瓦隆提出的确认共和制为正式政体形式的宪法修正案在议会以3533521票的多数得以通过。同年2月和7月,国民议会又先后通过关于参议院组织法、国家权力组织法及国家权力关系法,合称1875年宪法。

——《立宪主义的源流和发展》

材料五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探究主题三现代的依法治国

材料六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读书人要得到正式官职一般需经历哪两种考试?由此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要设置的监察机构。监察体系的建立为什么没有使明朝避免“败也吏治”?
(3)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了罗马法所蕴含的法律理念是什么?根据材料四,说明“法国真正步入民主宪政的轨道是从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开始的"。近代资本主义法律与罗马法之间有何关系?
(4)我国确定第一个宪法日距离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已多少周年?指出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根据材料六,分析全国法制宣传日的设置在我国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2021-08-2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 月初政府大批逮捕学生, 促成了这个大联合的形成,而且上海及其他地方 的商人、工人也开始用罢工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条对抗政府的联合阵线的形成……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正如事件发生以后所显示的,是一股被日本及中国政府所忽视的全新 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浪潮。另一大因素,特别与抵制日货和商人罢市有关,是中国和 西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经济力量与日本在利益上存在的冲突。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能够向纵深发展,12 20 日,中国共产党通过共 青团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同胞宣言》, 号召学生“把反日救 国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 12 27 日,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学生运动要得到持久性”,“只有和工人、农民、兵士的斗争配 合起来,才有可能”。这就为中国青年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毛泽东选集》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联合阵线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 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了使这场抗日救国斗争向纵深发展”所采取的策略,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抗日救亡斗争”的名称并分析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秀全写了许多文章,如《幼学诗》《天父诗》等,在书中有如下一些言论:“我差尔主下凡做天王,他出一言是旨,是天命,尔等要遵守”,“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各王驾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摘编自《太平天国印书》

材料二   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如下一些论述:清朝建立以来,反清活动在地下组织与秘密社会中保持着一定的活力,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正深深植根于这一传统中……西方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及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助推力。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孙中山认为,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

——摘编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礼大会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宣扬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为“维护共和”所做的努力。
(3)结合所学,说明辛亥革命在政治层面的局限性。
2021-05-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立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