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1 道试题
1 . 1755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阐述了一个原理:“私有制是万恶之源”;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宣称:“共产党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部分学者(     
A.重视解决社会民生问题B.肯定了无产阶级在历史中的进步作用
C.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社会D.已经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根源
2 . 20世纪初,陈独秀、董必武、林伯渠等,皆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武昌起义后陈独秀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朱德称他自己“就是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1909年在云南讲武堂参加同盟会的”。这表明辛亥革命(     
A.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干部条件B.能够发动广大工农群众
C.使资产阶级政党的组织更加严密D.推动中国社会发生巨变
3 . 下图为“红井”图片,反映1933年在江西瑞金毛泽东带领红军战士破除迷信思想,经过水源勘察、十几天的奋战打出了一口深五米的水井,解决了百姓吃水难题。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     
   
A.革命性B.民主性C.人民性D.民族性
4 . 在井冈山和赣南、闽西革命斗争复杂多变的军事实践中,毛泽东创新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制度,包括实行党指挥枪的基本原则,创建士兵委员会制度,创制人民军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纪军规,这些在中国建军史上都是首创之举。这些首创(     
A.有效地反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打击
B.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C.表明中共抗日根据地对军事理论的重视
D.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根本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毛泽东的这一判断缘于(     
A.国民革命的形势B.武装斗争的环境
C.抗日战争的需要D.工作重心的转移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中央于汉口秘密召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反对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分析其开辟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40年颁布的《八路军政治工作条例》规定,救亡室或俱乐部都由连队全体军人大会选举产生;救亡室或俱乐部干事会须每月向军人大会作一次工作报告。在军人大会上,每个军人都可以对有关本连队的各种生活问题提出建议。这一规定旨在(     
A.提高对日作战的力量B.创新军队民主形式
C.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D.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8 . 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世界各国中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了(     
A.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B.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C.外国侵略势力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D.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2022-10-19更新 | 152次组卷 | 10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三9月起点备考卷(一)历史试题
9 . 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伊拉克战争。而中、俄反对态度鲜明,法、德(主张对伊拉克进行核武器审查)立场出人意料地强硬,法、俄甚至扬言不惜使用否决权。最终,美国也未能如愿以偿地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出兵。材料说明(     
A.美国霸权主义已经衰落B.资本主义阵营出现裂痕
C.多极化有利于制约单边主义D.当今世界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2022-07-28更新 | 502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三9月起点备考卷(三)历史试题
10 . “留学生”一词起源于中国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意为当遣唐使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日本学生,现在泛指留居外国学习或者研究的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文化之东渡,以唐代为最盛。除派遣使臣外,更益以留学生与学问僧,以为文化上之直接移植者。……留学生在唐既久,因受唐人同化,其衣食住等皆与唐人相同,并信仰其宗教,学习其文化制度,一旦离唐归国,遂于不知不觉之间,将唐之文物制度传日本矣。”

——郭丽《唐代教育与文学》

材料二   留学生是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逐步深化而迅速发展并走向高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留学生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反过来讲,留学生又是推进中国革命和改良的一支重要力量,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革,留学生都是“弄潮儿”。

——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   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而兴起的。洋务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懂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洋务事业的人才,中国近代教育随之产生。当时的新式教育事业主要表现在创办新式学堂与派遣留学生等方面。

——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四   选派留学生出国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而在甲午战争后数量大增。新政期间,由于不分官费自费概以科名奖赏学成归国者,遂使留学蔚为潮流,在20世纪初年出现了第一次“留学热”。在这些留学生中,后来产生了一大批民主革命的志士。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途径和方式以及唐文化的历史地位。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材料三、四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