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人类文明交流史料(部分)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公元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公元前5—公元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1750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191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经济、文化、制度交流中任选一个角度拟定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06更新 | 216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庆市北新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变式训练历史试题

2 .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不同时期它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外交战略

内容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

“结盟外交”

与苏联结盟反对美国;与第三世界结盟反对美苏。

20世纪80、90年代

“不结盟外交”

不结盟、不孤立、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

21世纪以来

“共同发展”外交

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

——摘编自甘儒新、刘益梅《论建国以来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发展变化》

根据材料中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事件
19世纪50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70年代洋务运动(前期)
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戊戌维新运动
1911~1919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前期)
1921中国共产党诞生
20世纪20年代后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2-15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第一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宪法/宪法性文件政治制度及主要特征
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议会共和制、三权分立、内阁制
北洋政府《中华民国约法》政党内阁制;政党政治活跃
南京国民政府《训政纲领》《中华民国宪法》训政体制、总统共和制;一党专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四宪法”“八二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人民民主、协商民主

——根据李剑农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和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二上·江西·期中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的区别

中国人大代表西方国家议员
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某党某派的代表,而且往往集中在少数党派
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宪法法律的贯彻实施情况有切身体会,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丰富而深入脱离生产工作第一线,作为“职业议员”,往往结成拥有自身特殊利益的共同体
个人不能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直接去处理问题,而是通过会议等方式依法集体行使职权竞选的时候向选民点头哈腰、好话说尽,而竞选成功之后则官气十足

——整理自张文显《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本质区别》

材料从宏观角度对比了现代中国和西方权力机关人员构成的差别,蕴含着有关现代民主制度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启示提炼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2-11-15更新 | 241次组卷 | 6卷引用: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

——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作者对科举制的观点,并选择一个谈谈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或建议。可以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启示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自拟论题,论述有据,论述准确,表达清晰)
2022-10-31更新 | 285次组卷 | 14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政治妥协在人类政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政治离不开妥协。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国别事例材料出处
英国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它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英国人便承袭了典型的妥协传统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一英国议会选举与政党政治解析》
美国美国宪法是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根据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王希《原则与妥协》
法国法国大革命后的近百年,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及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王希《原则与妥协》
中国通过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程度的震,推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彩共和之目的”制度变革的目标。辛亥革命的妥协之所以成立,一方面是卷入革命的各种政治势力发挥了政治智慧,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革命的共和底线确立及其大势所趋所逼。国家没有陷入民族战争、领土分裂的局面。薛恒《辛亥革命中的三大妥协及其历史遗产》
选取上述材料中的两个典型事件,以“政治妥协"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国人眼中的辛亥革命

材料一   辛亥革命爆发数天后,在汉口一家外国商行任职的美国人鲍布写给母亲的家书:“亲爱的妈妈,我从来没有想到会看见一场革命,但是现在我正在目睹着一场真正的革命。”

——据【美】鲍布《辛亥首义目睹记》

材料二   中国这个古老的封建帝国已经被辛亥革命彻底埋葬,这个腐朽的封建帝国已经轰然倒塌,中国人民迎来了更加自由和光明的时代。放眼全球,纵观人类的整个历史,还有比辛亥革命的胜利更加激动人心的时刻吗

——【美】阿瑟·贾德森·布朗《辛亥革命》

材料三   我在这里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赞同革命,甚至比较开明的低级满族官吏也反对他们的政府。现在要得出目前最好该做什么的意见还为时太早,但我想,在现在绝对君权和如此众多的中国人正在酝酿的共和制之间,要有个中间阶段。清王朝终究还有一种使中国各省和人民凝成一个整体的影响。

——《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莫理循致对外新闻部主任的信(19111027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外国人眼中的辛亥革命”加以阐释。(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9 . 刘鸿生(1888一1956年),被誉为“中国火柴大王”和“毛纺业大王”。作为一位爱国实业家,刘鸿生在与其子女的家信中,把家事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我到了美国后,似乎我对于国家的观念格外的Sensitive(敏感)了。但是我总感得尔从前对我所说“Bloodisalwaysthickerthanwater'”(血浓于水)这句话的真确了。父亲!请允许我这狭义的爱国心;可是一个人没有国家做后盾是多么的丧耻可怜啊!……慈爱的父亲,我盼望你宁可忍少赚利,永远同日人经济绝交。

——摘自刘鸿生长子刘念仁在美留学时写给父亲的信(1933年3月28日)

你信末劝我抵制日货,我对此事已实行好久了。你看我所办的实业,那一样不以抵制舶来品为目标呢?……目下正在研究如何改用国货,有许多小厂专用日本原料,成本轻得许多,我们为爱国的缘故,也只好忍痛去熬。现在我不能不略为写一点,使你可以格外安心些。

——摘自刘鸿生写给长子刘念仁的回信(1933年4月28日)

我个人对于南京政府政策,实在不敢捧揭。我们的外交,简直颓唐胆怯不堪。满洲不抵抗的主义,完全宣布我们中国上下良心不良,不能在正理无畏精神方面奋斗。以致到今,蠹毒全国,灭亡之期,近在眉睫。

——摘自刘鸿生五子刘念孝在美留学时写给父亲的信(1935年8月22日)

汝与口小姐之婚事,经长时间的商酌与切实的讨论,汝母亲算表示许可……平心而论,在旧礼教家庭中,(对于新妇提出数条条件)并不若奇,但在受过欧化的女子心中看来,是否可以遵从,则不得而知。今将条件开列于后,汝接信后,务望斟酌办理,切勿武断进行。

——摘自刘鸿生写给在英留学三子刘念礼的信(1935年12月17日)

共产主义乃实行三民主义民生之最善政策,依儿现在所有见闻,深望将来中国能实行共产主义,以利民生,而获得一般大众之真正幸福。未知大人以为如何?

——摘自刘鸿生六子刘念梯写给父亲的信(1939年2月26日)

(注: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念悌中止学业,毅然回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根据材料,对以上家书折射的社会现象加以阐释。
2022-09-01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二8月开学校际联考历史试题(A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城邦伦理向法权制度转变的过程。古希腊罗马时代将政治、文明等概念与城邦、公民、伦理、制度、国家组织等联系起来,这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萌芽。近代以来,“文明”这一概念被人们认为是与野蛮相对的,它表示人类的进步和进化,而政治文明则包含了城市中心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人性善和人类整体进步的认识、理想社会的设计、良好的风尚和高雅的市民生活方式等多种意义。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走向伦理与制度的结合,发生了从伦理价值向法权制度的根本转变。法律观念在政治文明中逐渐具有绝对的核心地位。在以人权为基石建立起来的近代法律观念下,个人的基本权利受到法律的保障,国家的政治权力被有效地制约与限制,只能用来维护和保障社会秩序。

——摘编自戴木才、余小江《西方政治文明的历史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政治文明”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2-08-20更新 | 32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豫西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